发布于:2025-07-01
原创

火眼辨症·第 7 期丨女童腹痛反复发作,怎么诊治?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

病例信息

患儿,女,10 岁,汉族,因间断腹痛 10 天伴发热 1 天于 2018 年 2 月收住入院。期间无腹泻,大便性状未见改变,未见黏液脓血便。贫血貌,双侧颊部可见红斑,压之褪色;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心前区闻及 3/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脐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包块。血常规示 WBC 2.44×109/L、NEU 1.19×109/L、Hb 63 g/L、PLT 195×109/L;粪常规示隐血试验阳性;自身抗体:ANA 阳性(1:320)、抗 dsDNA 抗体弱阳性、抗 Sm 抗体阳性、抗 rRNP 抗体阳性、抗 U1-snRNP 抗体阳性;EB 病毒抗体 IgA、IgG 阳性;柯萨奇病毒 IgG 阳性,埃可病毒 IgG 阳性;结核菌γ干扰素释放实验、血清结核抗体均阴性;真菌葡聚糖、内毒素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腹部超声示:①腹腔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②肝、胆、胰、脾、肾显像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泼尼松及抗感染、改善心肌功能、纠正贫血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后继续给予泼尼松治疗。

出院 1 月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并伴腹痛,脐周明显,病情较前次加重,遂收治入院。临床诊断为 SLE 活动期。在泼尼松水平上加用环磷酰胺,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环磷酰胺序贯治疗。之后病情多次发作,且每次发病均以腹痛为主,考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狼疮性肠炎,间断给予泼尼松联合羟氯喹、吗替麦考酚酯及对症维持治疗,但患者腹部症状反复,疗效不佳。

2024 年 1 月患儿再次出现右上腹持续钝痛 6 天,大便性状正常,未见粘液脓血便。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腹膨隆,右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略紧张,肝肋下可触及 1.5 cm,触痛明显,质中等偏硬。血常规示 WBC 10.51×109/L、NEU 9.63×109/L,余项未见异常;自身抗体:ANA(1:320)、抗 rRNP 抗体、抗 U1-snRNP 抗体呈阳性;粪常规示隐血试验阳性。完善结肠镜及组织学检查。结肠镜结果示升结肠肝曲侧-横结肠中段见多发半环周不规则溃疡形成,覆白苔,周围粘膜充血。见图 1。余结肠、直肠、盲肠所见粘膜光滑,血管网清晰,肠管舒缩好,未见异常病变。病理结果示粘膜组织,灶性上皮脱落,肉芽组织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符合溃疡征象,伴急性活动期炎症改变。见图 2。

火眼辨症·第 7 期丨女童腹痛反复发作,怎么诊治?
图 1 镜下见结肠多发溃疡性病变
火眼辨症·第 7 期丨女童腹痛反复发作,怎么诊治?
图 2 病理结果示急性活动期炎症改变

确诊后给予泼尼松(40 mg/d)、羟氯喹(0.075 g/次、2 次/日)、吗替麦考酚酯(0.75 g/次、2 次/日)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药物,于首次给药后第 2 周、第 6 周、第 8 周继续来院复查并给予英夫利西单抗序贯治疗。期间进行随访,家长诉患儿腹痛明显缓解。于 2024 年 3 月住院复查,尚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病情平稳,自身抗体:ANA(1:100)、抗 rRNP 抗体、抗 U1-snRNP 抗体阳性;粪常规示隐血试验正常。肠镜显示横结肠中段见半环周浅溃疡形成。覆薄白苔,周围粘膜充血,呈挛缩、缩窄状。其对侧见白色瘢痕形成。较未治疗前溃疡数量明显减少、面积缩小,呈愈合趋势。见图 3。

火眼辨症·第 7 期丨女童腹痛反复发作,怎么诊治?
图 3 治疗后结肠镜下示溃疡较治疗前呈愈合趋势

病例讨论

请问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1.SLE 伴感染性肠炎

2.SLE 伴狼疮性肠炎

3.SLE 并发溃疡性结肠炎

4.SLE 并发肠结核

欢迎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经验和疑惑。

点击互动,查看答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