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始终秉持「科技兴院」战略,多措并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平台建设为契机、以科技人才为引擎,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学科内涵建设,勇于迈步科研新台阶,全面推进医院创新高地与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建设,书写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彩篇章。
一 召开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工作推进会
为实现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围绕 2022 年专科(学科)建设十大重点专项,7 月 6 日,医院召开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工作推进会,并与各学科及平台负责人签订 2022 年科研目标任务书。
会议凝练科研能力提升四大任务,一是凝聚共识,提升科研能力;二是各大专项工作推进;三是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专项申报;四是对标对表,布局动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准备。
医院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定力、耐力,坚定走好创新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向着创建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的目标愿景前行,为健康中国、健康中原贡献力量。
二 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是科研实力的综合体现。
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注重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创新,前期通过召开申报动员会、主动收集科研人员需求、激发青年科研人员活力、邀请国内外专家主题讲座、加强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院科研热情,号召全院科研人员提高意识、把握机会、积极申报。
9 月 8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 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医院成功获批项目共 5 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项,面上项目 1 项,系历史最好成绩。
同时,医院也在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成功获批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 7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三 高层次人才推动学科建设稳步提升
医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合作交流,新聘任特聘教授 10 名,续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2 名。
目前,医院共聘任各类高层次人才 32 名,均为妇幼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其中包括 3 名「两院」院士、1 名国家杰青和 2 名国家优青。
2022 年,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教育中心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获批建设郑州市妇科疾病早期诊断重点实验室。目前,医院共建设有各级实验室平台 28 个,为医院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平台支撑。
四 搭建平台,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
1. 郑大三附院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最优质医疗服务的健康需求,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提升妇产科影响力,推动孕产妇救治能力水平大幅提升,让人民群众不出省就享有优质的医疗资源,有效降低孕产妇跨省外转和孕产妇死亡率,减轻看病就医负担。
双方计划利用 3-5 年时间的努力,全面提升河南省妇产科疾病整体诊疗水平,着力建设以妇产科学科为核心,生殖医学、产前诊断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做强 8 个优势学科,做精 5 个特色学科,使河南妇产科病种外转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有效降低,显著提升中原地区妇女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质量。
2、推进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促进临床神经专科能力建设
通过整合郑州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科相关研究团队,凝练六个研究方向及学科带头人,新增「神经肿瘤代谢与微环境研究」方向,王新军教授为学科方向带头人。
研究院建立有组织、分子、蛋白、显微成像、免疫分析、神经细胞培养、单细胞测序及动物神经行为等多个平台,组织跨学科的河南省儿童疑难神经系统疾病会诊平台。目前与瑞典哥德堡大学、德国马堡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了合作研究。
2020 年 3 月,该学科正式进入 ESI 排名前 1%。2022 年 11 月,郑州大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 ESI 排名为全球前 5.23‰。
3、新增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决策部署,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推进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 年河南省上级单位新布局一批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根据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布局要求,医院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整合资源,通过积极动员、精心布局、院内多轮审核与论证,最终 11 个重点学科(含 2 个培育学科)获批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 25 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含 3 个培育学科),通过重点学科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诊疗水平,为健康中原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未来,医院将围绕整体工作规划,继续坚持「科技兴院」,不断突破创新瓶颈。
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及平台为标杆,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建设,拓展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做好重大重点项目孵育工作,推动创新成果产出。
持续引进科研人才,优化人才创新环境,从经费、政策、平台等方面全面培育人才,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精细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力争科研发展再获突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