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19
原创

让 13 岁的南南重新走回校园的「魔力」

2022 年 9 月的一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三科主任董燕结束了忙碌的门诊,这时她收到了一条短信:「董阿姨,我是前一段时间在你们科治疗过的南南(化名),目前恢复很好,腿部的力量也恢复到病前了。」

看到这条短信,董燕把好消息分享给了小儿神经三科医护人员,大家由衷地感觉到喜悦和欣慰,不由得想起了当时给南南治疗的场景……

2 个月前,小儿神经三科收治了一名 13 岁的女孩。

住院前,南南随家人开车回老家,当时天气炎热,路途中持续直吹空调,下车后南南就感觉腿部有些不舒服。起初,家人以为她只是受凉了并未在意,随着一周过去,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却越发的严重了,她经常走路摔倒,磕的腿部青一块紫一块,还出现了蹲起困难、上楼梯困难等情况,此时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南南不是普通的受凉,可是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孩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家人带着她来到郑大三附院小儿神经三科,科室主任董燕接诊后,经过细致地问诊、检查,考虑南南可能是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

于是,医生立马安排了肌电图检查,查看神经肌肉受累情况,结果显示,患者四肢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运动、感觉均有一定的影响,轴索伴脱髓鞘损害,并且下肢重于上肢;再完善腰椎穿刺检查后,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随后,血周围神经病抗体结果表明患者抗 GD3 抗体 IgM、IgG 弱阳性,抗 Sulfatide 抗体 IgM 弱阳性。根据相关症状和检查结果,南南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小儿神经内科主任贾天明和小儿神经三科主任董燕对患儿病情进行讨论分析,耐心细致地与患儿家属沟通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随后,在贾天明和董燕的指导下,医务人员及时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行后续康复训练。经过系列治疗,南南走路不摔跤了,蹲下后也能独立站起,很快她也可以双脚跳起了。一个多月后,南南好转出院。

由于及时确诊加上积极治疗,南南病情很快好转,腿部的力量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基本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可以正常上体育课了!

平日体健的南南,为什么突然会得这种神经系统疾病?哪些情况会诱发这种疾病呢?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

经典型的 GBS 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IDP),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多数患者起病前 1~4 周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但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南南有受凉病史,早期临床伴随症状并不突出,这也是家属早期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以学龄期和学龄期儿童居多,夏、秋季发病增多,病前可有腹泻或呼吸道感染史。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1、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运动障碍,下肢弛缓性瘫痪是本病的基本特征,数天或数周内由下肢向上肢发展,但绝大多数进行性加重不超过 3-4 周,严重时会呼吸麻痹。

2、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皮肤感觉过敏,但大多数数日内消失。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多汗、便秘等。半数患儿累及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等。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有那些治疗手段?能治愈吗?

GBS 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药物治疗、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等。

病情一般在 2 周左右达到高峰,多数患者神经功能在数周至数月内基本恢复,少数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此呼吁家长,如果孩子不明原因或轻度呼吸道、消化系统症状后出现肌无力、异常感觉等症状的,应及时到小儿神经内科门诊评估、诊断。

科学育儿,用爱相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竭诚为广大儿童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