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信阳的李阿姨,年近花甲,前不久,因为腰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李阿姨颅骨板障(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散在多发异常信号及右枕头皮结节,怀疑多发性骨髓瘤。
李阿姨找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董丽华副主任医师,经过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董丽华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形成肿瘤,并分泌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也称为 M 蛋白)。其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2019 年,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数为 18793 例,发病率为 1.32/10 万;死亡病例 13422 例,死亡率为 0.94/10 万。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
临床表现有:
血钙升高、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等。
该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很多病例进展缓慢,少部分患者在支持疗法较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带瘤生存。
随着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原以为李阿姨也能像其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样,获得有质量的更长的生存期。但她的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李阿姨确诊时,骨髓涂片提示异常浆细胞已经占到了 86.8%,正常浆细胞在骨髓中的占比仅为 0%-2.1%。这意味着李阿姨肿瘤细胞数量多、生长快,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较大,治疗难度也大。经过 4 个周期的硼替佐米一线经典方案治疗,虽然腰痛缓解了,但疾病还在进展。
董丽华表示,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主要有:
β2-微球蛋白、M 蛋白、肿瘤负荷、基因突变、髓外肿块和对治疗的反应等。
李阿姨的肿瘤负荷大,还有多发的髓外肿块,对治疗的反应也差,种种迹象表明预后堪忧。
李阿姨家庭条件困难,夫妻两人有一个刚工作的儿子和一个刚成年的女儿,前期的治疗已经倾尽所有,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日益严峻的病情,一家人陷入绝望。然而,命运并未完全抛弃她。
董丽华多方筛选,为李阿姨找到了一项针对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
李阿姨成功入组。
临床试验不但可以免费用药,还有交通补贴、营养补贴等,缓解了费用压力。用药当天,李阿姨的疼痛感大大减轻,但没过多长时间,病情又进展了。董丽华团队再次为李阿姨制定化疗方案,经过一周期治疗,肿块减小,但却出现了严重的骨髓抑制,继发感染。
此时,李阿姨的左腿大包块持续增长,压迫静脉回流,看起来比正常的右腿粗两倍还多,坚硬如铁,无法正常活动。全身多发肿块,头上、肩膀、锁骨、后背的肿块,一天比一天大,全身的疼痛打吗啡都不能缓解,再加上活动不便,骶尾部出现了难免性压疮。李阿姨非常痛苦,董丽华只能再次调整治疗方案,但是新方案依旧收效甚微。
董丽华提出——尝试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免疫治疗方法。
董丽华介绍,人体中的 T 细胞(也可称为 T 淋巴细胞)对感染、肿瘤、外来异物等具有一定的抵抗和抑制作用。CAR-T 治疗是在体外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嵌合抗原受体 (CAR) 嵌入到 T 细胞表面制备成 CAR-T 细胞,经体外扩增、纯化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继而靶向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CAR-T 疗法费用高昂,但在董丽华的不懈努力下,李阿姨再次获得了参与 CAR-T 临床试验的宝贵机会,且只需要承担 CAR-T 制备的花费。8 月 25 日,经过采集制备,CAR-T 细胞回输到李阿姨的体内。第 5 天,李阿姨出现了 CRS 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是免疫治疗后的超生理反应),高热、无力……每一个症状都让人心惊胆战。
第 6 天,奇迹悄然降临。李阿姨头上、身上的肿块开始明显缩小。
第 9 天,头上的肿块消失,其他部位的肿块也在缩小。更可喜的是血液里β2-微球蛋白、M 蛋白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第 11 天,李阿姨达到出院标准了。
种种指标都在显示李阿姨的好转。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CAR-T 治疗成为了李阿姨生命中的转折点,不仅让她重获新生,更让她和家人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