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24
原创

多次复发至差点截肢!这个医生却「既要、还要、更要」

两年来,54 岁的张先生被髋部的肿瘤反复折磨……

从最初的硬币大小,到花生米大小,再到拳头大小,肿瘤像野草般「切了长、长了切」。

6 个周期的化疗、28 次放疗……能做的治疗都做了,却依然无法阻止肿瘤疯狂复发。

「原以为只是个脂肪瘤,切掉就好,没想到像捅了马蜂窝。头发掉光了,身体越来越垮,两年里除了治病什么都干不了。」张先生一度陷入绝望。

他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面对术区严重粘连、瘢痕增生以及肿瘤包绕血管神经的重重难题,副主任医师王鑫以精湛技术和医者担当,为他完成了这场「刀尖上的突围」。

困境:多次复发

截肢成「合理选择」?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罕见肿瘤。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许多患者甚至医生误以为「皮下肿块切掉即可」,却不知首次手术的规范性直接决定后续疗效,导致误诊误治屡见不鲜,张先生便是典型病例。

多次复发至差点截肢!这个医生却「既要、还要、更要」

肿瘤与包绕的髂外血管、股神经、髂腰肌,组成了「密不可分」的肉疙瘩,髂窝淋巴结也有转移的可能,情况极其复杂。

在外院多次手术复发后,肿瘤已包绕重要血管神经,加之 28 次放疗导致的严重瘢痕增生,手术难度陡增。

「这类患者连截肢都是合理选项。」王鑫坦言,「但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保命,更要让患者有尊严地活下去。」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局部再复发的风险。」王鑫表示。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专家们确定了手术计划,拟切除被包绕的股神经,必要时截断髂外静脉。

这样的方案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尽量降低局部再复发可能。但对患者的术后患肢功能造成较大影响,会导致术后跛行,肢体功能障碍。

破局:放手一搏的

「既要、还要、更要」

要么少切一点待下次复发再切?

要么冒着复发风险保留功能?

——这道残酷的选择题,能否有第三种解法?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二选一』,医生和患者的愿望永远是『既要、还要、更要』。」王鑫语气坚定,「既要彻底切除肿瘤,还要保护血管神经,更要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要求是高了一些,但如果术中情况允许,能够不牺牲肿瘤切除边界,我们作为医生,愿意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耐心,放手一搏。」

多次复发至差点截肢!这个医生却「既要、还要、更要」

术中发现,肿瘤与股神经的包膜尚可分离。王鑫团队从近端向远端逐毫米剥离,最终将神经完整「解放」。更凶险的是盆腔内的髂外动静脉:肿瘤与动脉外膜紧密粘连,稍有不慎便可能大出血。团队精细切除动脉外膜、结扎瘤体分支,将髂外动脉彻底「骨骼化」游离;面对被肿瘤部分包绕的髂外静脉,他们并未简单截断,而是阻断血流后精准切除受侵静脉壁并修补重建。

当分离清晰的髂外静脉、动脉和股神经依次显露时,手术团队每个成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肿瘤被完整切除,病理提示切缘阴性,血管神经功能最大程度保留。

新生:在「不可能」中

践行医者承诺

术后,张先生肢体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终于能重新规划「治病之外的人生」。

这场手术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复杂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技术实力,更印证了医者的信念:在罕见病治疗中,技术突破需以人文关怀为底色。

「医生面对的不是肿瘤,而是抱着希望活生生的人。」王鑫说,「『既要、还要、更要』不是苛求,而是我们必须扛起的责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