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7-03
原创

生娃可以「无痛」!

......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分娩疼痛体验告诉你

↓ ↓ ↓

Level 1-3:"就这?洒洒水啦~" 

Level 4:"等等…肚子好像在抽搐!" 

Level 5:"救命!有电钻在拆肋骨!" 

现在

国家出手了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到 2025 年底,全国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将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 2027 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生产之痛,虽说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却并非只能「硬扛」——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其中硬膜外镇痛和非药物镇痛是临床最常用的两大选择。

硬膜外镇痛

现代分娩的「止痛神器」

1、什么是硬膜外镇痛?

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分娩镇痛金标准」,通过在腰椎间隙穿刺,将低浓度局麻药和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

整个过程由麻醉医生操作,产妇全程清醒,可正常交流,配合用力。

2、什么时候可以用?

当宫口开 2 指,助产士会主动询问或产妇主动要求时即可实施,无需等到宫口开全。但需麻醉医师评估且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脊柱疾病或感染等禁忌症。

镇痛有效率超 90%,多数产妇可从「剧痛」降至「轻微酸胀感」,甚至能在宫缩间隙入睡。

3、打了就是可以完全无痛生娃了吗?

分娩镇痛≠完全无疼痛感,而是减轻大部分痛苦,但会保留一些宫缩感,这样宫口开全后,产妇可以更好地配合用力,顺利分娩。

非药物镇痛

回归自然的温柔力量

若因个人偏好、禁忌症或产程进展过快无法使用硬膜外镇痛,非药物方法可作为重要补充,其核心是通过调节身心状态降低疼痛敏感度。

呼吸减痛法(拉玛泽呼吸法)

原理:通过不同节奏的呼吸(如「胸式呼吸」「浅而快呼吸」),分散大脑对疼痛的注意力,同时放松盆底肌肉。

操作要点:需在孕期提前学习,产时由导乐或家属引导,配合宫缩频率调整呼吸节奏。

效果:对初产妇的疼痛缓解有效率约 40%,尤其适合产程早期。

生娃可以「无痛」!
(孕妈在孕妇学校学习呼吸减痛法)

物理镇痛与心理干预

分娩球/按摩:坐在分娩球上左右摇摆可减轻骨盆压力;家属或导乐对腰部、骶骨处的按摩能缓解肌肉紧张。

导乐陪伴:由经验丰富的导乐师全程陪伴,通过语言安抚、姿势指导及情感支持,降低产妇焦虑感(研究显示,导乐陪伴可使镇痛药物需求减少 50%)。

自由体位:鼓励产妇在安全前提下采取舒适体位(如站立、行走、跪趴、坐分娩球、侧卧等),避免长时间平躺。利用重力促进胎头下降,减轻腰骶部压力,缓解疼痛。

生娃可以「无痛」!

催眠与音乐疗法:通过正念冥想、舒缓音乐转移注意力,部分产妇可达到「与疼痛共存」的放松状态。

镇痛方式并非「二选一」,硬膜外镇痛与非药物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建议孕晚期及时与产科医生、麻醉医生沟通,根据自身身体条件和意愿制定个性化方案。

从「分娩必痛」到「无痛分娩」

无论是选择硬膜外镇痛的科学高效

还是非药物镇痛的自然温柔

都让女性不必以「牺牲感」迎接新生命

姐妹们请记住

合理镇痛不是「怕疼」

而是对自己和孩子的负责

毕竟

放松的妈妈

才能更好地拥抱新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