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融媒体报道了上海天佑医院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编织卒中防治「绿色通道网」,让脑卒中可防可治的报道引起多家媒体关注。《新民晚报》、腾讯新闻、腾讯网等媒体平台转发,同时,《文汇报》也以《识别中风症状 把握宝贵时间——上海天佑医院支招脑卒中可防亦可治 》为题做了报道。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被称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且呈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位于普陀区的上海天佑医院采取「医院+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为高危人群编织一道集「预防、急救、促醒和康复」为一体的「绿色通道网」,让脑卒中可防可治变为现实。
什么是「绿色通道网」?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脑卒中患者或潜在高发人群而建立的预防、救治和康复的医疗网络,其核心在于「全流程管理」和一个「快」字。
「防治结合,多方联动,尽快抢救。」在上海天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永波教授眼里,这是天佑医院在脑卒中预防和救治体系上的「快字法」。
「医院作为救治的主体,多学科联合形成快速响应的专家团队尤为重要。」赵永波教授告诉记者,天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高压氧科等多个学科联动组合,以「联合会诊」的形式,为脑卒中患者搭建了诊疗、急救的「绿色通道」,为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全程「亮绿灯」。
据介绍,发生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及其所支配的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多个功能也将同步逐渐丧失。「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大脑。」赵永波进一步介绍说,患者在发病 4.5 小时内是救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段内得以规范治疗,多数可以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健康良好的生活质量也不在话下。
除了「联合会诊」「全程亮绿灯」为脑卒中患者的入院到救治「争分夺秒」外,天佑医院还是上海市急救中心的 120 分站,为抢救卒中患者提供了便利,赢得了时间。赵永波教授还介绍,在救治技术上,天佑医院神经内科不仅能根据不同病因开展「溶栓和取栓治疗」,还引入了「高压氧治疗」对重症昏迷病人进行联合救治。
「高压下吸氧的优势很明显,氧供可以达到全覆盖,对医生而言,更益于挽救危重病人。」赵永波说,高压氧治疗对危重症病人和昏迷病人而言更有效。天佑医院的高压氧舱是国内少有的可以带呼吸机治疗的大型氧舱,可以让危重患者戴着呼吸机进舱治疗,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促醒和康复效率。
天佑医院的「绿色通道网」不只是「快」,还很「全面」。如何全面?打个形象的比方:除了在医院内部打通了大众熟知的抢救生命「绿色通道」,还进行了版本升级——将「绿色通道」织成了「一张全流程管理网」,让更多人受益。
作为桃浦健康共同体成员单位,天佑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医疗资源整合推进到了全镇乃至普陀和周边区域。具体而言,在线下借助扎根居民区的「健康小屋」公益项目做健康宣教和卒中筛查;今年,天佑医院还承担起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公益项目,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和巡查;在线上借助医患微信群和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了卒中患者的信息库和分级管理网络,随时接收患者咨询,并提供全方位的救治服务。
据介绍,截至目前,天佑医院近年来在全镇范围内筛查出有高危风险的 700 余人,纳入重点在册管理的有 400 余人。
「通过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我们将脑卒中的宣教预防、定期筛查、居民自查自筛等等相关知识、信息传递到了社区和家庭,通过居民区、互联网社群运营等多种形式,在桃浦镇范围内建立了联络网。」赵永波介绍说,针对高、中、低危不同程度的患者,不定期进行筛查、回访和跟踪,主动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救治有重要意义。
《新民晚报》报道
《文汇报》报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