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带状疱疹常被称为「会伪装的疼痛大师」。它时而假扮成胃痛,时而伪装成脚疼,让医生和患者都陷入诊断迷局。近日,上海天佑医院疼痛科就破获了两起这样的"悬案"。
病例一:隐形的"疼痛炸弹"
「我皮肤上啥都没长,肚子疼就以为是肠胃不好,哪里想得到是带状疱疹。」
来自江苏的周阿婆今年已经 73 岁了,本应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的她,这几年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腹部、左肋和左后背总是像被火烧一样疼痛,夜间更是折磨得她整夜无法入睡。这几年,她跑遍了周围的医院,但都被诊断为"胃炎"类疾病,各种止痛药、活血化瘀的药物吃了不少,可症状一点也没得到缓解。
一个月前她来到天佑医院,经疼痛科吴朝阳主任临床诊断和检查,终于揪出真凶——无疹型带状疱疹。
"病毒这些年来一样潜伏在阿婆神经里。"吴主任介绍,由于长期未得到规范治疗,病毒已对阿婆的神经造成严重损伤,现在连止痛药都难以起效。
病例二:被轻视的红疹
「最疼的时候像抽筋一样,我一个 160 多斤的大汉,疼得原地打滚。」
和周阿婆同一天就诊的 42 岁张先生是一位旅游爱好者,上个月去三亚度假时,左侧臀部突然冒出成簇红疹。张先生咨询了医生朋友,被告知是带状疱疹,就服用了阿昔洛韦。4 天后皮疹消退自行停药。没想到一个月后,张先生足底开始出现电击样剧痛,连日常走路都成了问题,以为是筋膜炎或者扭伤,经天佑医院经吴主任诊断,才知道是之前的带状疱疹「转移」了。
「这是典型的治疗误区,」吴主任介绍,「张先生最开始的发病区和足底在一条神经上,臀部红疹消退了,但是由于治疗不彻底,足底的病灶还在。就像救火时只扑灭明火,却忽略了地下的暗火。」
在明确诊断后,吴主任团队为两位患者制定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将局部麻醉药、激素以及神经营养液等混合液注入受累神经根及疼痛部位,能够有效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同时,这种疗法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发挥抗炎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康复的效果。
经过几次系统的治疗,两位患者的情况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他们正在逐步减少普瑞巴林的用量。周阿婆的 VAS 疼痛评分从入院时的 9 分(重度疼痛)大幅降至 2 分(轻度不适),已经不再需要依赖曲马多来止痛助眠了。让张先生寸步难行的足底电击痛也基本消失,疼痛评分从 8 分降至 1 分。
吴主任的小 TIPS
当身体出现以下特征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时,结合病史、神经解剖特点等,很可能是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损伤:
◈电击样疼痛 - 突发突止的剧烈刺痛,如同触电
◈痛觉超敏 - 连衣物摩擦或微风轻抚都难以忍受
◈异常感觉 - 皮肤表面伴随麻木、蚁走感或灼热感
这类疼痛就像神经系统的「错误警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务必考虑带状疱疹可能,尽早就医排查。即使是复杂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只要诊断准确、治疗及时,患者完全可能重获生活质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