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我从医学院毕业,有幸获得了在台州市肿瘤医院工作的机会,这一来,就舍不得走了。
在台肿医三十年里,我接到了四封挑战书,有的来自医院、有的来自自己,每一个挑战都意义重大,每一次应对都是一场硬仗,是我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
入职五年,接到医院通知要去进修肿瘤外科时,我是犹豫的。那时候的我只是一名普外科医生,再加上当时整个台州的肿瘤病人都不是很多,选择肿瘤外科为进修方向,我并不能确定进修的知识是否对前途有益。
但「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最终身为医生的责任与仁心战胜了身为普通人的欲望和纷争。
进修时间只有短短一年,我分秒必争,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闲暇,竭尽全力啃下一整套严密繁杂的肿瘤外科知识系统,最终,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外科医生。
作为第一批进修归来的医师,院里委以重任,当时还是主治医师的我成了肿瘤外科的主任。瞧着是顺顺利利,但没有导师时时提醒、没有同行时时交流,一切都靠自己的团队摸索、学习,那段日子对我们来说是比较艰难的。
由于医院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刚建科的新阶段,患者一开始对我们的医疗技术和临床能力都是不太信任的。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用一套套科学有效的方案,一台台漂亮、成功的手术,一句句专业又不失温和的叮嘱给了他们肯定的答案。日复一日,渐至佳境,患者越来越信赖,我们越做越好,医院在当地的名声也逐渐打响。
接触的患者越多,我愈发意识到人类在晚期癌症面前的无能为力。很多时候我们接收的患者都是癌症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即使前期手术做得漂亮、后续放化疗方案跟得稳妥,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还是很低,我越来越体会到癌症预防、早筛的重要性。
因此我查阅了国内外各种资料,发现肠癌是台州发病率最高且早期较易筛查处理的癌症。最后我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把肠癌早筛纳入我们的工作重点。
2010 年,我荣幸当选台州市政协委员,初次提案的内容就是大力提倡肠癌早筛。在政府的引导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联合院内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等科室组建多学科义诊团队在温岭各个乡镇推进免费的肠癌筛查活动,一发现早期病变的患者,就及时干预处理。
同时,我们和国家癌症中心、浙江省癌症中心积极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提高筛查准确率和筛查效果的方案。
专注,饱含巨大能量。我们专注肠癌早筛事业十余年,把温岭乡镇基本筛查了一遍,有的甚至是第二遍了(五年一筛),发现 7、8 个家系有家族性大肠癌的病史,筛查出几千例早中期肠癌患者,最年轻的甚至不到 20 周岁,相关的肠癌筛查资料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后还获得了业内诸多好评。
2021 年,我有幸成为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推荐函评专家,与业内同行一起为中国肠癌早筛事业奋战!
七十年的发展,我们院里的医疗团队逐渐壮大,专业技术越来越成熟、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服务流程越来越规范,但多数病人还是更信任大城市、大医院,来我们院的通常是「因病致贫」的晚期患者,手术在外地做,放化疗在本地做。
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存疑,这可能是基层肿瘤医院都会遭遇的困境,所以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在肿瘤早期筛查和晚期提高生存率的工作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癌症进展期治疗手段上继续提升我们的能力,在二级防治上做到领先,在三级防治上不断精进,扩大学科影响力、医院影响力,提高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
从医数十载,四封挑战书,有医院期许、有个人追求,台州肿瘤医院医之于我,是一个优秀的平台,更是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如果没有医院这个平台,我不会连续两届被评为温岭市肿瘤学重点学科群带头人,更不会连续三届成为温岭市肿瘤学名医工作室的领头人。
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院里越来越重视肿瘤早筛工作,肿瘤学科群越办越好,我们台肿医也逐渐跻身台州市肿瘤诊疗医院前列。但「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行医路无疆,千万里,吾辈赴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