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发病率高居第十一位,致残率位列第二的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肢体粗大、沉重,反复感染,最终可能形成「象皮肿」,严重影响活动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淋巴水肿患者达 2.5 亿人而在中国淋巴水肿患者约有五千万人。
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问全国有几千万患者,我身边怎么从来没见过?
其实,「数量多」和「没见过」并不矛盾因为很多淋巴水肿患者连门都很少出成了「看不见的人」
听听淋巴水肿患者们的心声吧: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除了血液系统之外,机体的第二套循环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日夜不停地保持着循环,清除人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正常状态下,淋巴生成后经淋巴管运输、淋巴结过滤后,再经淋巴管通过静脉返回心脏。而由于各种原因,当淋巴「回程」路线受阻时,就可能在受阻部位远端发生淋巴水肿。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疗过程,往往与淋巴水肿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据 2022 年数据,国内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率为 20% 至 30%,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率更是高达 40% 至 50%。
很多患者眼睁睁地看着患病部位一天天肿大起来,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法缓解、根治,病痛长期影响正常生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显微外科、超级显微外科的发展,很多曾经的「绝症」如今都有了应对之法,淋巴水肿就是其中之一。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淋巴水肿患者尚不了解这一技术进展。
也有一些患者,虽然知晓相关的医疗技术进展,但因为淋巴水肿本身由于癌症等其他重症引发,身体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担心「再多做一场手术,会不会让本就脆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对于这种担忧,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59 岁的朱女士(化名,下同)14 年前因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至今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这本身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可另一方面,手术后第二年,她的左腿开始渐渐肿起,伴有疼痛、麻木等不适感,病情逐渐发展到影响行走穿衣,左腿成了「大象腿」。如今,癌症的阴影对朱女士来说已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淋巴水肿症状成了她最大的烦恼。
她来到徐州仁慈医院的时候,左腿最粗处已肿至 58 厘米(周径),比健康的右腿整整粗了 15 厘米。
根据朱女士的病情和个人意愿,仁慈医院显微外科副主任潘勇率团队周密制定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方案。手术中,在朱女士左腿打开 8 个切口,将 15 处淋巴管与静脉吻合,打通了淋巴回流通道。
「修路搭桥」,为淋巴回流建立新通道,手术原理不难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高。符合吻合条件的淋巴管的直径一般在 0.2-0.8 毫米,管壁极薄、透明无色、质地柔软,吻合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连接」,更要保证「连通」,使淋巴液能够在新通路中循环起来,必须依靠高倍数显微镜及精细器械,还要辅助造影设备以证实其通畅情况,以及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个患者的病情是比较重的,病程也长,我们根据需要,尽量多为她的淋巴系统修一些『路』,最后吻合了 15 根淋巴管。」潘勇副主任医师介绍,虽然手术开了 8 个切口,但每个切口都不超过 2 厘米,深度也仅在皮下,不到肌肉。
潘勇介绍,患者中四肢、会阴等部位的继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癌性肿瘤术后,现有资料表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效果,LVA 手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淋巴管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