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是眼球视网膜的一个正常的区域,而不是一种疾病。 它位于视网膜后极部的中心,集中了大量视杆细胞,是人眼最敏锐的区域,平时所说的视力,主要指黄斑区的视觉敏锐度;也就是说,所谓的 1.5 的视力主要指黄斑区的视力,也就是中心视力,是决定视功能的重要部位。
爱尔眼科辽宁省区副总院长 马利波教授表示,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往往表现出中心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有暗点或视物变形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这就是「黄斑病变」。黄斑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
虽然黄斑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较大,但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主要发生于 20~45 岁青壮年,男性偏多,是一种常见的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会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可伴有中央暗影。
2.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发生后就会比较凶险,它会经历出血、渗出、结痂三个过程,当这些过程完成后,患者的视力也就丧失了,所以需要争取时间,在发生的初、中期就把它控制住,减少出血和渗出,从而挽救患者视力。
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也叫 DME,是糖网的一种表现形式。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造成血管管壁受损并渗出液体,引起视网膜病变。当渗出的液体积聚在黄斑区域时,会导致黄斑区增厚、肿胀并受损,发生黄斑水肿。
4.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是视网膜和玻璃体两种组织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视网膜裂孔好发于高度近视者或者是中老年人,这与老年人或高度近视者玻璃体和视网膜常常有变性有关。
5. 黄斑前膜
多见于 50 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加发生率增多。黄斑前出现一层不正常的纤维增殖膜,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字变大或变小、或是看物体出现扭曲等现象。
对于黄斑疾病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于轻度黄斑病变,可以通过药物、激光治疗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严重的黄斑病变,如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方式除了常规的激素、视网膜光凝、抗 VEGF 药物治疗和手术外,还可以进行微脉冲激光治疗,可以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提高视觉质量。
除了定期的眼科检查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对于预防黄斑变性有积极意义。
1. 避免光损伤
研究发现,过强的光线(如阳光、电焊光等)以及过度的紫外线和蓝光容易损伤黄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冬夏,应佩戴墨镜或帽子、撑阳伞防止眼睛长时间被阳光照射,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注意间隔休息。
2. 防治「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有可能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和黄斑囊样水肿。因此,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通过调整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已经「三高」的人群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3. 控制近视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 ≥ 600 度)更容易有白内障、高眼压、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高度近视患者不仅需要验配合适度数的眼镜,更要科学用眼,控制近视度数进展,每年进行 1~2 次眼健康检查。
4. 补充营养
日常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β胡萝卜素、锌、叶黄素、花青素的食物,如:柠檬、猕猴桃、蓝莓、西蓝花、胡萝卜、茄子、紫甘蓝、鱼肉等,有助于预防视网膜的氧化损伤。
温馨提醒: 黄斑疾病是需要到专科医院运用专业的仪器才能明确诊断!
马利波教授建议:50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在未有明显视力变化时也建议 1-2 年做一次眼健康的检查,防患于未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