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还是黄线,生或者死,排爆手的剪刀落下就是结局。最后几秒,排爆手屏住呼吸,手中稳稳握着剪刀,伸向一根导线……陈斌的工作,让笔者想起电影《拆弹专家》的一幕。将介入神经外科作为主攻方向的陈斌,经常需要面
红线还是黄线,生或者死,排爆手的剪刀落下就是结局。最后几秒,排爆手屏住呼吸,手中稳稳握着剪刀,伸向一根导线……
陈斌的工作,让笔者想起电影《拆弹专家》的一幕。
将介入神经外科作为主攻方向的陈斌,经常需要面对患者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微创穿刺,毫米之间,精准手术,解除「危机」。
外科人
外科人陈斌,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上不了手术台,开不了刀。
1997 年,陈斌进入原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正式与军大结缘。纵观本科学习,大多平平淡淡,只两件事,对陈斌影响重大。
本科期间的一节见习课程,老师为一位烧伤合并感染的患者换药,包括陈斌在内的 20 多名学员现场观摩。
「大家都没事,就我一个受不了,吐了。」揭下纱布、暴露出创面、散发的气味,混合刺激着陈斌。一个声音在脑海回荡,「做不了外科医生。」
转变,是另外一件事,源于一个人,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李开宗教授。
李开宗教授为医疗系上课,性格开朗、作风干练、业务扎实,让陈斌甚是仰慕。
「说不清、道不明,就是上李教授的课以后,坚定地要干外科。」因为这份坚定,一些解剖场面引发的生理不适,逐渐被陈斌克服。
迈出校门,陈斌进入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四年后,2006 年,陈斌「转战」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在这里结识好同事、好哥们张冬子,两人的「缘分」延续至今。
三入军大
从三助、二助、一助到主刀操作,神经外科医生的「进阶路」漫长、严酷、充满挑战。经历大大小小数百台手术后,2009 年,在神经外科历练 7 年,在神经外科的显外、介入、内窥镜三大分支中,陈斌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介入在西北地区起步晚,扎根这个领域,会有一番作为。
介入神经外科高风险,需要主攻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手术精确在毫米之间。
确定方向到从事治疗,需要 3000 例造影操作的积累,陈斌沉下心,一边学理论知识,一边造影打基础。
在陈斌看来,学医确实需要天赋,尤其是介入神经外科,介入的材料都像头发丝一样细,手的触觉要特别灵敏,术者的脑、眼、手配合极为关键。他有天赋,还需要勤奋加持,和前辈指导。
时间挥洒在哪里,哪里就会长出种子。沉淀三年后,2011 年,陈斌再入军大,进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并在这里遇到两位伯乐、介入神经西北地区的「大佬」——赵振伟教授和邓剑平教授。
赵振伟教授完成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各类检查和治疗上万例;邓剑平教授在脑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等领域,颇有建树。两位老师都是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大咖」,精诚行医、严谨治学,让陈斌终身受益。
直到现在,陈斌和老师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进修结束后,迫切渴望「更上一层楼」的陈斌三入军大,进入原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方面的硕士。
人生新舞台
脑科医生,要沉稳、冷静、严谨。在陈斌身上,还有一股子「勇猛」。
「您还参与过援非医疗?」
「嗯,去了一年。」
「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么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2017 年,《战狼 2》上映,影片结尾处的这句话戳中了热血男儿陈斌。那段时间,刚好陕西援非医疗上报名单,陈斌立马报名。
2018 年,共事 12 年的好哥们张冬子入职西安大兴医院,任神经外科主任。一年有余,陈斌也从体制内「出走」,加入大兴脑科医院这个大集体,两人再度「强强联合」。
「他是综合型选手,我是特长型选手。和踩对点的人共事,工作上的疲惫都不算累。」时间不长,陈斌就感受到大兴这片干事创业热土的激情,灵活的机制让陈斌找到施展拳脚的「新舞台」。
如今,随着微创医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改变了以往外科手术强调的「大切口、充分暴露」的原则,介入神经外科损伤小、患者没有开颅阴影等特点,愈发受重视,而此时的陈斌早已在该领域「独当一面」。
入职后不久,恰逢大兴脑科医院申报国家卒中中心。为了更快熟悉科室情况,陈斌主动承担起报名、网上资料准备、审核等繁杂细琐的工作。
陈斌的加入,让大兴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如虎添翼」,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择大兴,手术量实现翻番。
「介入神经外科在体外操作颅内的一切,通过很小的穿刺动作进入血管,却能解决很多问题,如脑膜、脊柱、脊髓等部位的血管异常性病变。」面对每一位患者,陈斌都深感责任重大,在毫米之间「拆除」患者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必须做到精准。
而精准的前提,离不开详细的术前准备。
「普外科医生要看清肚子里的情况才能下刀,脑血管更是如此,那么多枝枝杈杈、成千上万根血管,哪根有问题、哪根没问题,有问题的和其它有没有相关性,在术前都要诊断清楚。」陈斌说。
有时,陈斌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手术。东北人邓剑平教授一次留言「太牛了」,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来自业界大拿的认可,这让一贯沉稳的陈斌觉得有那么点「小傲娇」。
「医生不是上帝,但比上帝还重要。」陈斌说,治病救人,做最把稳的「拆弹专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