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14
原创

心脏不停跳、6 厘米小切口 亚心专家妙手巧搭「血管桥」

一个是血管严重迂曲、无法实施支架手术的中年大叔;一个是血管完全堵塞、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面对复杂、棘手的病情,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团队采用微创技术,通过 6 厘米左右的切口顺利为两人完成了心脏搭桥手术,一举解除病痛。两位患者术后恢复迅速,于 9 月 6 日、9 月 9 日 相继康复出院。

心脏不停跳、6 厘米小切口 亚心专家妙手巧搭「血管桥」

胸闷长年累月,血管严重病变

安徽的蒋爹爹今年 72 岁,常年胸闷可没当回事。今年 2 月,他因肩膀骨折到当地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心脏血管像石头一样硬,都快要堵死了,已经放不了支架,唯有做心脏搭桥手术。

57 岁的田大叔和蒋爹爹同为冠心病患者,胸闷不适数年,去年体检才揪出病因,其两根血管堵塞了 95%,植入了 2 枚支架才缓解症状。今年 7 月,他去湖南当地医院复查,发现第三根血管也出现堵塞,并且严重狭窄、迂曲,不适合放支架,只能考虑心脏搭桥。

8 月底,田大叔、蒋爹爹先后慕名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求诊,经详细检查及评估,两人的病情都符合微创搭桥手术指征。

心外科陈绪发主任解释道:田大叔病变的血管完全闭塞,没有一丝缝隙,支架介入手术风险大,适合通过搭桥的方式恢复血流通畅,他本人迫切希望能够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而蒋爹爹年事已高,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史,且骨质疏松明显,行常规开胸手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他自己也有所畏惧,所以做微创手术是最适合的。

心脏不停跳、6 厘米小切口 亚心专家妙手巧搭「血管桥」

心脏不停跳,巧搭「血管桥」

在缜密制定手术方案后,心外科团队决定为两人实施心脏不停跳下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该技术是外科医生在熟练掌握常规切口不停跳搭桥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微创技术后才能开展的新技术,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切口小意味着手术视野也小,可操作空间狭窄,手术难度成倍增加。」陈绪发主任介绍,手术可以说是在心脏上「飞针走线」,全程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搭桥,这要求手术者具备特殊的预适应能力,即预计心脏跳动的幅度和频率,并迅速准确地做出动作,同时,手术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缝合严密、精准无误,既要保证不漏血,又要保证吻合的血管通畅。

8 月 29 日、9 月 1 日,陈绪发主任及手术团队分别为田大叔、蒋爹爹实施了手术。在两人的胸口左侧第 5 肋骨间开一个 6 厘米左右的刀口,相比常规开胸切口短了近三分之二;随后取自身的一段动脉绕过堵塞的血管,重新建立了一条血管通道,使血液重新恢复流动。在心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的紧密配合下,两人的手术成功完成。

心脏不停跳、6 厘米小切口 亚心专家妙手巧搭「血管桥」
陈绪发主任为蒋爹爹检查身体

微创不伤骨,康复「加速度」

相比传统切口的搭桥手术,微创搭桥手术:

避免了体外循环系统对人体的影响,患者不需要经历「心脏停跳——复跳」的损伤,在全身脏器保护、心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避免了正中切开胸骨,保持了胸廓完整性,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加快了病情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田大叔、蒋爹爹术后恢复迅速,两人均是术后第一天顺利脱机拔管,术后第三天就转入普通病房,并且能够正常饮食和下床行走。目前,先行手术的田大叔已于 9 月 6 日康复出院,蒋爹爹也紧随其后于 9 月 9 日出院。

心脏不停跳、6 厘米小切口 亚心专家妙手巧搭「血管桥」
陈绪发主任与田大叔握手交谈

据了解,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于 2010 年率先开展湖北省内第一例微创搭桥手术,实现从开胸到小切口的「一大步」,为 冠心病 患者带来了福音,手术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2015 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技术「升级」,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全国首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微创搭桥手术,开创了冠心病微创搭桥手术的新局面。2018 年,陈绪发主任为一名突发急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成功实施了湖北省首例急诊微创搭桥手术,在命悬一线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