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体中,肠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体的 「消化处理中心」,负责分解食物、吸收营养,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任。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压力的增加,肠道问题正悄然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 「隐形杀手」。
5 月 29 日是第 21 个世界肠道健康日,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肠道健康的重视与认知,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马志强、副主任刘喜庆、护士长梁燕、医师刘晶晶等专家前往洛阳市史家屯社区开展健康义诊讲座,为大家科普肠道及脂肪肝相关知识。
刘喜庆主任以《40 岁后的必修课: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为题,对早期癌症的表现以及预防性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讲解。他表示,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癌症的发病率,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马志强主任围绕《正确认识脂肪肝》,从对脂肪肝的认识、预防、治疗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强调,在体检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检查出脂肪肝,此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患病率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义诊活动现场,专家们为前来咨询的患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诊疗与解答,并重点针对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检查方法及科学预防结直肠癌进行了讲解,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肠道健康,不容忽视。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2020 年数据,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五,每年新发病例约 55 万。这些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那么,肠道不健康会有哪些表现呢?若经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排便频率异常、大便颜色形状质地不对、排便不畅,又或者免疫力下降、易疲劳、气色差等,都可能意味着肠道健康出现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至医院就诊,听从医生安排,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
1. 便血不能确定为痔疮或肛裂出血或者不能排除结肠病变引起的便血的患者。
2. 反复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病变的患者。
3. 钡剂灌肠,x 线检查发现结肠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认者。
4. 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随访复查。
5. 结肠癌或者息肉手术和内镜治疗后的随访复查。
6. 因为有结肠癌和腺瘤的家族史,还需要进行体检的患者。
7. 健康检查,年龄超过 40 岁,特别是那些有结肠癌家族的病史的患者,应该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1. 定期检查:做好肠癌筛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议从 40 岁开始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年龄 ≥ 40 岁、长期抽烟喝酒、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等人群,更应立即检查。
2. 改变饮食习惯:采用少食多餐、营养搭配的方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粗粮,避免食用过多垃圾食品、糖和油脂,减少腌制、熏制食品摄入。
3. 补充足够水分:水分能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缓解便秘,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减轻消化不良症状。日常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部氧气含量,减少有害物质,维护肠道环境健康,还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率。
5. 保持心理健康:肠道与大脑联系紧密,压力和紧张等心理因素会影响肠道健康。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保持愉悦。
健康小贴士
肠道健康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肠道健康日,行动起来,关注肠道健康,为自己的身体构筑坚固防线,「肠」响健康旋律,共赴活力人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