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28
原创

救心又救命!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完成省内首例 ECMO 支持下室速电风暴射频消融

李老师最近忧心忡忡,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讲起。

李老师是溧阳一名退休老师,平常喜欢打打太极,但是从 2017 年开始活动耐量越来越差,动辄气喘吁吁。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前往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腔扩大,收缩力减弱的严重心脏病),心脏超声提示其左室射血分数为 30%,也就是说心脏每收缩一下只能挤出 30% 的血量,只有正常人的一半,随时有猝死风险。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后,李老师的心功能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两年前,在常州二院城中院区心内科副主任李海燕的主刀下,李老师植入了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开始一年多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最近一个月,李老师反复出现心慌,不论何时何地,没有任何征兆,说来就来,还伴有头昏出汗,几近晕厥,随即「砰」的一声,ICD 放电终止心动过速。一个月内,李老师被电了十多次,入院前一天就有六次,药物治疗也没有效果,他实在吃不消了,再次来到二院心内科就诊。检查发现,李老师近期频繁发作病症的原因在于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室速是一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恶性心律失常,极易蜕变为心室颤动而发生猝死。李老师就属于室速电风暴。ICD 固然是治疗室速室颤的一把利器,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放电带来的恐惧感常常令人不寒而栗。李老师表示,只要不被电击,愿意接受任何手术方案。那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治疗室速呢?

常州二院心内科主任纪元说道:「经过详细的讨论,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由电生理专家团队为其采取射频消融术来治疗室速。」所谓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心脏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将一根消融导管通过血管送入心脏病灶处进行消融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可是对于扩张性心肌病室速的消融,绝非易事。「首先,术中诱发心动过速时患者血压极低,不能耐受;其次,心脏病变范围大,往往需心内膜外膜联合消融。因此,这是一项时间长、难度大,风险高的大工程,一直是被认为是心律失常介入领域的禁区。」纪元介绍道,「我们术前咨询了国内相关专家,准备了充足的手术预案,联合医院麻醉科、ECMO 团队、心外科团队、冠脉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在全麻 ECMO(ECMO 是体外膜氧合,有「人工心肺」的作用,在心肺手术时为患者进行体外的呼吸与循环)支持下心外膜心内膜联合射频消融的策略。」

救心又救命!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完成省内首例 ECMO 支持下室速电风暴射频消融
安装大名鼎鼎的救命神器——ECMO

手术当日,二院相关科室 20 余位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各司其职。首先麻醉科副主任恽惠方为患者完成全麻,纪元和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学军主任穿刺血管,置入心室导管很容易就诱发出了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压一度降至 60/35 mmHg,根据心电图判断起源于心外膜可能,电生理团队迅速完成经剑突下途径干性心包穿刺后,麻醉科秘书邵栋和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陈小宇顺利完成 ECMO 安装。正是因为有了 ECMO 的支持,李老师的血压才不至于过低,使得手术得以继续进行。经过 5 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在多学科合作的共同努力下,射频消融手术获得成功,医疗团队分别在心外膜心内膜详细标测消融,消灭了三种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消融后再也诱发不出心动过速了。手术结束,ECMO 撤机,术后李老师恢复良好,没有室性心动过速,也不用再受 ICD 放电之苦了。正在康复中的李老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救心又救命!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完成省内首例 ECMO 支持下室速电风暴射频消融
心外膜心内膜联合消融,彻底消灭室速

据了解,此次完成的 ECMO 支持下室速电风暴射频消融在省内尚属首例,其成功开展不仅展现了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介入诊疗技术方面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体现了医院在探索高效、合理的高危心脏病患者多学科合作模式下,采用 ECMO 技术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延续生命的能力,为更多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能够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