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27
原创

国际骨髓瘤关爱月,见证十年抗癌 「七闯关」 的奇迹

3 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也是我们共同关注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别月份——国际骨髓瘤关爱月。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血液肿瘤,理论上没有办法完全治愈,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2015 年的冬天,50 岁的刘先生毫无征兆地被腰痛缠上。起初,他以为只是劳累所致,并未放在心上,但疼痛却如影随形,越来越重,直至他连简单的弯腰都无法完成。辗转多家医院后,他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听到「恶性肿瘤」四个字的那一刻,他和家人瞬间陷入绝望。

拯救绝望:初战告捷

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卢绪章团队为刘先生制定了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这种药物能精准破坏癌细胞的「蛋白质加工厂」。治疗半年后,刘先生的病情完全缓解。卢主任建议他做自体干细胞移植(用自己的干细胞重建免疫系统),但刘先生担心风险,拒绝了这个提议。

再度狙击:新药新疗法带来新希望

然而,疾病在 2 年后卷土重来,患者甚至出现了肝脏髓外包块这种严重的侵袭性复发。这次,血液科团队换用来那度胺为患者化疗,治疗后再次缓解。

2019 年第三次复发,情况更加凶险:骨髓瘤细胞扩散到肝脏、肾脏和脊柱旁,形成多处髓外肿块。就在他几乎放弃时,卢绪章建议尝试 BCMA-CAR-T 细胞治疗——这是一种「用改造过的免疫细胞追杀癌细胞」的前沿疗法。治疗后的深度缓解让刘先生安稳度过了两年。

十年七闯关:与疾病「长期共存」

此后,恶性疾病一直反反复复,十年间七次复发。但每一次常州二院血液科团队的制定的方案每次都能让他化险为夷。

2021 年复发时,新一代靶向药及新机制药物组合方案稳住了病情;2023 年,刘先生又接受了 GPRC5D-CAR-T 治疗,另一个治疗骨髓瘤的新靶点;如今使用 BCMA/CD3 双抗联合放疗,疾病依然可控。

生命的礼物:我们与您并肩前行

刘先生的十年,是医学进步的见证,更是医患信任的勋章。在常州二院血液科,大家始终坚信:骨髓瘤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和积极心态,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

医疗升级

让骨髓瘤「慢下来」

刘先生的故事不是个例!

过去 20 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发生革命性变化:

过去:患者平均生存期仅 3-5 年,

现在:5 年生存率超 60%,

部分低危患者人群生存超 15 年。

这得益于三大类「抗癌武器」的升级

1、靶向药物精准狙击:新一代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可精准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能瓦解骨髓瘤细胞的"蛋白质加工厂",CD38 单抗(如达雷妥尤)通过标记癌细胞引导免疫系统精准清除。

2、自体移植重建免疫: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强化治疗手段,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造血系统,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窗。

3、CAR-T 细胞"活体导弹":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 T 细胞,使其具备精准识别并杀伤骨髓瘤细胞的能力,为复发难治患者带来曙光。

致患者:这些治疗误区要警惕

误区一:"指标正常就停药",骨髓瘤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快速复发

误区二:"做移植就能治愈",移植是重要治疗手段,但需要配合序贯治疗才能延长缓解期

误区三:"中药可以替代化疗",中医药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但不能取代规范化的靶向治疗

专家提醒

定期随访比治疗更重要!建议缓解期患者每 3 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出现骨痛突然加重、小便泡沫增多(可能是蛋白尿)、莫名乏力、体重下降等情况,请立即就诊骨髓瘤专病门诊。

愿每一个抗争中的您都知道:

抗癌路上,您从不孤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