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7-29
原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元老口述史——贺志光: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学校建校 70 周年,医院建院 71 周年,作为向建党、建校周年庆以及 8 月 1 日院庆日的特殊「礼物」,此次「建院元老口述史」可谓意义非凡。笔者在大量翻阅查找相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学校建校 70 周年,医院建院 71 周年,作为向建党、建校周年庆以及 8 月 1 日院庆日的特殊「礼物」,此次「建院元老口述史」可谓意义非凡。

笔者在大量翻阅查找相关档案资料时,幸运地找到了贺志光老前辈的相关信息资料,第一时间联系他现在所在单位的离退休工作部门,并又通过贺老提供的信息线索,进一步找寻到医院首任院长谢水里遗孀,建院元老翁善云、叶政书、徐自进等前辈的联系方式,宣传部在医院党委书记徐勇的指示下迅速组建院史采集小组,前往贵阳、成都等地进行院史挖掘、抢救性收集工作。

「建院元老口述史」不仅抢救性的记录了这一批老红军、老战士、老前辈为我们党、国家、学校、医院做出的卓越贡献,更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气吞山河、无所畏惧的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他们中有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老红军;有担任陈毅元帅机要员的新四军战士;有跟随白求恩医生学习的八路军战士……

下面,请您和我们一起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一同走进这些建院元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元老口述史——贺志光: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人物档案

贺志光,1932 年出生,山东人,1949 年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医院一分院的一名战士;1950 年至 1951 年,任川南医院护士、科护士长;1952 年至 1954 年,任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校长秘书、政治教研室主任、全校总辅导员;1954 年下半年考入贵阳医学院后离开泸州。

曾任贵阳医学院副院长,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有 50 多年,培养了上万名医学人才,编写了 200 多万字的中草药资料,成功研制 11 款中草药制剂。2017 年,在贵州省第一届器官移植与捐献高峰论坛上,宣布志愿在逝世后,无偿将遗体(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元老口述史——贺志光: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访谈时间:2021 年 7 月 8 日

我已经 89 岁了,回想起在泸州的时光仍然历历在目。1950 年,我随着部队从南京一路来到泸州,我们在这里建起了川南医院、川南医士学校,这里也是我成长起步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后来,不管我到了哪里,都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参加工作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一分院,我的院长是老红军谢水里同志……」

我的老家在山东。为躲避战祸,10 多岁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到了南京。我当过儿童团团长,读过几年小学。到南京当地医院当工人,主要做些清洁工作。因为比较勤快,经常给医生、护士们「打下手」,慢慢地开始做护理工作。

194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解放军接管了医院,我也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卫生部直属医院一分院的一名战士。随后,便随部队挺进大西南。

1950 年,我们走路到了泸州,记得当时是从小市坐船过沱江进城的。那时的泸州城很小,街道、房屋都很简陋。到了泸州后,我们按照命令转业到地方,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筹建川南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身),另一件就是建立川南医士学校(西南医科大学前身)。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元老口述史——贺志光: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医院最初设在当时的泸县育群女中的校舍,靠近江边。第一任院长是老红军谢水里同志,也是他带着我们一路从南京来到的泸州。我是部队卫生员,转业后,开始担任医院的护士,后来又担任了科护士长。而我们一同到泸州的 120 多位战友,一部分去参加抗美援朝,一部分援藏,只有少部分留了下来。

我记得,那时,谢院长特别重视大家的学习成长,常常以身作则读书学习,还抓住各种机会组织大家学习。在他带领下,医院学习氛围浓厚,大家进步很快。

而且,谢院长还很关心大家的生活,一次有同事生病了,还是谢院长半夜三更地把他背到医院看病。谢院长及其夫人还经常请我们到家里,包饺子给大家吃,一点儿没有院长的架子,像父亲一样关心着大家。这些对我此后的人生之路有着深深的影响。

当时,川南行署卫生厅很重视医院的发展,请了不少专家到泸州,开展了很多新技术,医院口碑那时便一点点积累起来。我记得当时经常为患者献血,有一次为抢救一位病人,我给他捐了骨髓,最后患者得救了,当时其他医院都没办法治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元老口述史——贺志光: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1951 年,我们筹建川南医士学校,培养医学人才。我记得开始办了一个护士班,后来又办了四个班。

1952 年,我从医院调到学校兼职辅导员工作。后来,又担任校长顾德诚的秘书、学校总辅导员、政治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1953 年,我们迁到了忠山。忠山的秀美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山上桂花树的香气让我魂牵梦萦。我们在忠山上建起的第一幢内科大楼,那是一幢三层楼,在当时算是条件很好的。忠山上的 220 梯,在魁星阁工作时的场景如今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1954 年,学校组织我们参加考试,到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当时,我们 40 多人参加考试,大部分考入成都的医科学校,我考入了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离开了泸州,从此在贵阳工作和生活。

2001 年,我回到了忠山,看到学校和医院发展的规模,人才济济,真的非常欣慰。那是我成长起步的地方,一直影响着我,希望学校和医院能发展得更好,造福更多的患者,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