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21
原创

「抗癌」8 年后,肿瘤再次侵袭肝脏:57 岁河南男子在汉二次手术迎来生命「逆袭」

57 岁的河南赵先生 8 年前确诊肝癌,手术后次年不幸复发,从此踏上艰难的「抗癌」之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肝胆外科团队迎难而上,实施高难度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再次点燃赵先生生命之光。

2017 年,赵先生被诊断为肝癌,在河南当地接受了肝肿瘤切除术,次年不幸肿瘤复发。此后,赵先生先后经历 8 次射频消融、6 次无水酒精注射及 3 年的靶免治疗。2024 年,因甲胎蛋白(AFP)指标持续升高,远超正常值 14 倍,肿瘤体积增大,加上严重尿蛋白等药物不良反应,赵先生被迫停用靶免药物,病情再度告急。但棘手的是,他曾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脆弱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风险。

赵先生抱着一线希望,跨省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求医。面对复杂的病情,该院东院区肝胆外科丁佑铭教授、余开焕教授团队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全面评估。

影像检查显示,患者肝脏肿瘤位置特殊,位于 S4 段和 S6 段两处,其中 S4 段肿瘤紧邻第二肝门。且因既往开腹手术及多次消融、无水酒精治疗,腹腔内广泛粘连,盘根错节如同「蛛网」。加之心脏搭桥病史,术中循环管理难度陡增。传统开腹手术虽视野清晰,但创伤大、恢复慢,对心肺功能影响大;而腹腔镜手术虽微创优势明显,却对术者经验与技术要求极高。

「抗癌」8 年后,肿瘤再次侵袭肝脏:57 岁河南男子在汉二次手术迎来生命「逆袭」

「既要精准切除肿瘤,又要确保心脏功能稳定,每一步都十分关键。」经多学科专家反复论证,余开焕教授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实施高难度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术中,东院区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实时监测循环指标,确保手术平稳推进;余开焕教授率领马鹏医师等手术团队凭借毫米级精细操作,逐步分解致密粘连,精准切除病灶。术后甲胎蛋白指标显著下降。病理检查证实,肿瘤完整切除。

余开焕教授表示,肝癌素有「沉默杀手」之称,早期无明显症状,约 70% 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他提醒,要重视肝癌筛查,特别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超声联合 AFP、PIVKA 检测。

对于复发肝癌的治疗策略,丁佑铭教授表示,随着微创外科技术进步,即使是多次复发的复杂病例,通过个体化评估仍有机会通过腹腔镜手术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后结合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