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项生命工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必须保证每周二到三次的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否则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无论何时,血液透析都不能停。
2022 年 1 月 4 日,郑州疫情卷土重来, 郑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火速进驻隔离病区,成立隔离透析区,救助全市封控管控区隔离点血透患者。截止目前,我院隔离透析区已为特殊情况血液透析患者提供 244 人次的治疗!
新一轮疫情爆发
他们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
受疫情影响,郑州市多家医院的血透中心暂停接收就诊患者。根据疫情需要,我院被调整为郑州市封控区群众及隔离点人员定点救治医院。
我院血液透析室也迅速调整科室人员安排,调配 14 台血液透析机,4 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并派出 3 名护理人员进驻隔离病区,腾出隔离透析区,每天最多可为三十多名患者提供透析治疗,不让这些「特殊」的患者,因为疫情的发生而耽误、延误透析治疗。
透析 B 区被启用成为隔离透析区后,原本在 B 区透析的十几位患者需要调整到晚上治疗,血液透析室的齐晓瑞、卢小蓓、丁丹丹、董晓贝四位大夫,每天都要给几十位患者打电话解释调整排班的原因及请求,累得嗓子都哑了。但是大部分患者都能理解当前疫情以及医院血液透析室承担的抗疫工作,都非常理解配合,过程也很顺利。
器官移植中心(血液透析室)副主任邢利说, 郑州人民医院隔离透析区可提供 6 小时连续性血液净化和 4 小时普通血液透析,这两种治疗模式是为了更好的防范潜在新冠病人,对于密接次密接病人进行单间隔离的 6 小时血液净化治疗,保证其他血透患者的安全。
全力救治血透患者 为患者提供方便
有位 60 多岁的患者,自己一人在管控区,家属都在封控区无法自由出入。老人已经 4 天没透析了,家属和老人都非常着急,家人分头拨打「血透求助热线」,此时热线电话已成了患者的情感宣泄和倾诉平台。经过医护人员的沟通协调,老人顺利来到我院隔离透析区进行治疗。
还有位患者,是次密接人群,已经快一周没有透析。为了延长透析间隙,患者不敢吃不敢喝。入院时,患者全身高度水肿,胸闷、气短明显,不能平卧,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左心衰,情况十分危急。
到我院隔离透析区,医护人员迅速为患者开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经积极治疗后目前患者已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水肿、胸闷、气短症状缓解,夜间可平卧休息。
医护人员加班加点 一颗心分八瓣
不仅在这次疫情中,2021 年「7.20」郑州暴雨,我院血液透析室妥善安置 39 位滞留患者和家属,当晚邢利主任和王柠护士长每小时在病区巡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此外还接收兄弟医院 30 多名患者来院进行透析治疗;
2021 年「7.30」郑州疫情,我院血液透析室半数骨干医护支援六院、我院南部院区、隔离病区、隔离透析区,人员分散到各个位点,主任和护士长也进入一线管床,在兄弟医院的帮助支援下,大家共同参与了 300 多名血透患者的救治工作;
2022 年「1.4」郑州再次爆发疫情,她们再次救助全市封控管控区的血透患者,深夜未眠......
除了在医院隔离透析区外,我院血液透析室还有 67 台血液透析机,每天最多为近 200 人次提供血透治疗。医护人员中有家在封控区、管控区的、还有孕产妇,但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克服自身困难、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近 10 个小时,三班倒,也毫无怨言。
邢利主任从此次疫情爆发开始,从早到晚守在科室,协调新入院患者、判断隔离病区临时来就诊患者的新冠风险、每天微信电话接个不停,顾不上吃饭休息,每天都在连轴转;王柠护士长患有骶髂关节炎,骨头有点变形。过度劳累使她的血压也升高了,但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由于去年的疫情,我们有了成立隔离透析区的经验,所以才能在今年的疫情来了快速建立隔离透析区,接收普通透析患者。关键时刻大家都非常团结,全科一盘棋,这也让我非常欣慰。」邢利说。
近日,隔离透析区的工作量逐渐增加,1 月 15 日达到 37 人次,包括 28 位普通透析,9 位连续性血液净化,工作量达到饱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房间非常紧张,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娟、副院长王大忠,连夜安排工作再给血透患者腾出 3 个房间,让需要做连续性血液净化的 9 个患者接台进行治疗,最后一个患者上机时已经是晚上 10 点。
在隔离病区的 3 名血透护士侯逸飞、马志科、杨东许,每天都满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进行和工作的安全,昨天血液透析室又派驻一位护士张小慧,让他/她们能顺利完成每位血透病人的治疗需求。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常周末 365 天全年无休,她们早已习惯了早出晚归,时刻忙碌在机器与患者之间。
当前疫情防控下,大家每天更是满负荷工作,默默坚守在「血透阵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