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患者反映,吃饱饭后会感到特别困倦,严重时甚至走路都会头晕、乏力。这种现象可能并非偶然,而是「餐后低血压」在作祟。餐后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现象,它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及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吸烟、低体重、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人群,更应引起注意。
餐后低血压是指进餐后血压显著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其诊断标准为:餐后 2 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 2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 10 毫米汞柱。这种血压下降通常发生在餐后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且持续时间较短。
餐后低血压,这一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疾病,其发病原理错综复杂,主要包括基础病因、非饮食相关诱因及饮食相关诱因三大方面。
☑基础病因
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往往与一些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血压调节;帕金森氏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血压的自主神经调节;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则可能影响血压的稳定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异常下降。
☑非饮食相关诱因
除了基础病因外,还有一些非饮食相关的因素也会诱发餐后低血压。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压下降;利尿剂的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引发血压急剧降低;降压药的过量使用也是导致餐后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体位性改变,如久卧位后突然坐起进食,也可能导致血压的暂时下降。
☑饮食相关诱因
饮食因素在餐后低血压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高糖饮食可能损害血管功能,导致血压调节失常;进餐过热可能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流向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下降;进餐过多会使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导致血压暂时降低;久卧位后突然坐起进食也可能因体位性改变而引发血压波动。
当然不是。餐后低血压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服用降压药。实际上,餐后低血压是人体血压调节机制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健康人进餐后,虽然血压有下降趋势,但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保持血压相对稳定。然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血压调节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尤其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严重的低血压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事件。即便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头晕目眩等症状,老年人也很容易跌倒摔伤。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平稳降压,并注意防范低血压。
☑调整服药时间: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该适当调整降压药的服药时间,避免药物作用的高峰时段与餐后重叠。比如,尽量不要在餐前服药,改为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仍有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则需考虑咨询医生更换降压药了。
☑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头晕等症状,切莫盲目增加药量,应该先测量血压,排除低血压的可能。
☑饮食调整:饮食上也要好好调整,少吃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一定要避免过饱,应少量多餐且饮食温度适度。
☑休息与运动:老年人用餐后别着急做剧烈运动,如果有头昏眼花的症状,应先坐下休息,避免站立行走时摔倒。此时尽可能测量一下血压,明确是否发生了餐后低血压。
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肖主任提醒广大患者,餐后低血压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血压异常现象。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而言,更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餐后低血压,以避免引发心梗、脑梗等危急事件疾病。如有疑虑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编辑:半夏
审核:心血管内科-肖良平
图片:企划、摄图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