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我院消化内科发展迅猛,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认知度逐步提高。老百姓提到消化内科,总是绕不开一个名字。她是谁?她就是消化一病区主任王爱平。
近几年, 我院消化内科发展迅猛,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认知度逐步提高。老百姓提到消化内科,总是绕不开一个名字。她是谁?她就是消化一病区主任王爱平。
理想信念造就不俗成绩
王爱平系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长崎大学博士(JSPS 博士后),海南省「拔尖人才」。在消化内科领域,她凭着无比的热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研全面开花,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973」协作项目共 4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 2 项、三等奖 1 项,吉林市科技进步一等 2 项、二等奖 1 项,共发表 SCI、EI 等论文 38 篇。
自 1994—2006 年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留学、工作了 12 年并在肝病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之后,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地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17 年,她作为海南省首批「好医生」来到了医疗基础较为薄弱的三亚,从此,后半生就和琼南地区消化内科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她夜以继日、不计得失地为琼南地区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培养了一支崇尚医德,技术全面的医护团队,并带领琼南地区消化内科同道共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20 年 11 月,在三亚市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上,王爱平当选为主任委员,体现了行业内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如今,她将凝聚三亚市消化内科同仁们力量,共同担负起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重要任务,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开创大三亚医疗格局做出努力和贡献。
工作 30 余年以来,作为一名党外人士,她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各项医疗工作中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热情倾注在医疗卫生事业,治病救人中。她医德高尚,赢得了医患的交口赞誉。同时,她也是十几年的优秀政协委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围绕医改和医保的民生问题撰写多部提案,在医疗领域之外为民争取福利。
用爱心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从医以来,王爱平就一直以「要与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感情,践行医道,巧施仁术」要求着自己。同时还要求科里每名同事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以「重质量、讲诚信」的口碑取信于患者。找王爱平主任看过病的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她的语言就像一剂良药能给患者的心灵给予抚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暖心的问侯,一句细心的叮嘱,对于每一位亟待救治的患者而言,一定是像阳光,给人温暖;似春风,给人清爽;如雨露,给人滋润。
患者丁某(化名)依然记得自己入院时的场景。当时丁某入院时已经昏迷,经过积极的抢救,他苏醒过来。然而,对于自己的病情他只知十分紧急,焦虑万分,这种焦虑情绪对治疗非常不利。面对这种情况,王爱平对丁某说:「我是消化一病区的王主任,你现在很虚弱,请抛开杂念,好好休息,一切交给我们!」听到这样信心坚定的话以后,丁某彻底地放开心扉,积极接受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终于从命悬一线的状态很快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少患者病情紧急,内心焦虑。作为一名医生,我们除了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外,还应该用语言给予家属和患者安慰,缓解家属的心情,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点燃他们希望,让治疗事半功倍。」
消化内科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除了躯体因素、心理调整更为重要,王爱平在日常查房及带教时强调要耐心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也正是因为爱,她还积极参与科普知识普及,定期组织院内外消化疾病宣传讲座,通过不同方式做了大量的社会公益宣传活动,利用周末业余时间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用诚心之为、爱心之行、善心之举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这是让她时时刻刻不曾忘记,也是时时刻刻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以创新为患者带来福音
自 2017 年担任消化内科一病区主任以来,坚持带领科室不断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一支能打胜仗、善打胜仗的消化内科团队。积极开展新项目,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和配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王爱平主任本身在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早期诊治,肝癌的综合治疗,肝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酒精性及脂肪性)及合并症诊治理念及水平居省内领先,擅长肝癌超声微创介入(射频消融和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在她的带领下,消化内科一病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越,先后开展了肝肿瘤的微创消融技术(射频、微波和无水酒精技术、肝脓 (囊) 肿等)、肝脏无创弹性检测、无痛内镜下的胃造瘘、人工肝治疗术等琼南地区领先的新技术。许多原本已经丧失了希望的患者来到消化一病区治疗后,又重燃起了生命之火,感受到了医学力量带给他们的生命奇迹。其中,海南作为肝脏疾病高发地区最紧缺的人工肝治疗技术最受大众关注。
王爱平对 2020 年 9 月的第一台人工肝治疗至今仍记忆犹新:42 岁的南先生(化名)患有乙肝,平时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等……乙肝病毒长期感染和慢性炎症使丁先生的肝「罢工」了,入院时出现了昏迷状态,经临床诊断为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重度黄疸、肝性脑病,且病情发展得十分迅速,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消化一病区人工肝治疗团队对南先生进行 4 个多小时的血浆置换联合 DPMAS 治疗,对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毒素及依靠肝脏代谢的物质(如胆红素等)进行吸附后,南先生病情大为好转。又经过第二疗程的人工肝及综合治疗,南先生顺利出院了。出院后不久,他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激动地说:「放弃吃饭放弃休息没放弃我,是他们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拥有第二次生命……」
在第一台人工肝治疗取得成效后,消化一病区的医护人员更有信心了,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反复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得人工肝治疗成为我院抢救危重肝衰竭患者的「金字招牌」。目前已成功开展多种模式治疗近 50 台如肝衰竭患者的血浆置换联合 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血浆吸附治疗,肝硬化并大量腹水患者的腹水回输治疗, 均取得满意效果。2021 年,消化一病区拟开展新的人工肝治疗模式-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主要用于免疫球蛋白、脂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高脂血症、急性重症胰腺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
面对医患的交口赞誉和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王爱平谦虚地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消化一病区取得的成绩是医院领导全力支持和各科室的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科室每个人的努力结果。新的一年,在华西领办的大环境下,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消化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必以此为契机,不断开拓进取,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的医疗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图/消化一病区 文/宣传科 通讯员/陈开艺 审核/蔡元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