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7-03
原创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台高端设备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硬件性能,更取决于它能够与临床需求无缝衔接,赋能临床治疗,解决患者病痛。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2 月,集团影像技术中心技师朱文慧在湘阴县中医院开展为期 9 个月的核磁共振(MRI)技术支持服务,期间通过技术赋能、临床联动和精细化运营,最终帮助医院实现了 MRI 检查量的『翻倍增长』。

技术的价值在「反哺」,真正解决临床所需和百姓看病难点。

——一脉阳光影像技术中心-朱文慧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作为技术支持,不仅仅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而是思考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临床』。」朱文慧这样说道。首先是「深入科室,倾听需求」;通过这段时间主动走访内一科、内二科、康复科、肛肠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充分与医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 MRI 开单中的疑问,比如「哪些症状更适合 MRI 检查?」「磁共振有哪些禁忌症?」「根据症状如何正确开单?」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日常工作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肛肠科主任术前确认病人病灶位置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技术落地离不开高效的沟通。为了避免临床与技师的信息差,所以特意创建了「湘阴县中医院沟通群」:将临床医生、技师拉入群内,实时解答技术疑问,群内预约病人,报告危机值。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9 个月,检查量翻倍 | 一位影像技师的临床赋能「破壁」记

通过 9 个月的深耕,湘阴县中医院的 MRI 检查量实现了「从月均 150 例到 300 例的跨越」。

技术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解决问题。

朱文慧在湘阴县中医院的 9 个月实践,生动诠释了高端影像设备的价值远不止于精密的硬件本身,更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解决临床痛点的利器。从「装机」到「赋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联动,她通过倾听临床需求、构建沟通生态、优化患者流程,不仅实现了 MRI 检查量的跨越式增长,更深层次地弥合了技术与临床之间的鸿沟,重建了医生对检查手段的信心,缩短了患者等待的焦虑,最终让先进技术真正「反哺」临床,惠及百姓。这不仅仅是一个效率提升的案例,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让技术创新精准服务于临床需求、破解「看病难」困局的成功探索,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一脉阳光」路径。

技术的光芒,唯有照亮临床实践的角落,方能真正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