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8
原创

关于糖尿病,这些你必须知道!

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持续教育以了解自身状况并进行日常自我保健,这对于保持健康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家,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第二大国家印度的两倍,2021 年 20-79 岁的糖尿病人数已达 1.41 亿人。

2022 年 11 月 14 日是第 16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了解糖尿病知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教育保护明天」。

在超过 95% 的时间里,糖尿病患者都在照顾自己。他们需要接受持续教育以了解他们的状况并进行日常自我保健,这对于保持健康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自我血糖监测的错误行为

错误 1

检查前暂停降糖药

化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错误 2

检查前一天故意少吃

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平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错误 3

打完胰岛素之后再到医院抽血化验

一些患者先在家打完胰岛素,然后再来医院抽血,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抽血,进餐时间推迟,容易因进餐延迟而发生低血糖。所以,患者要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在医院抽完血之后,立即注射胰岛素,然后及时进餐。

错误 4

测「空腹血糖」抽血时间太晚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 8~12 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 8 点之前釆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 12 小时,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

错误 5

以为「餐后 2 小时血糖」

=「吃完饭以后 2 小时的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 2 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正常情况下,餐后 0.5~1 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 2 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错误 6

血糖监测只查空腹血糖

糖尿病在发病之初往往先是餐后血糖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错误 7

空腹血糖偏高忘记加测凌晨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

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后一种情况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便区分究竟是那种原因引起的空腹高血糖,而不可贸然增加药量。

错误 8

血糖监测一劳永逸

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另外,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但若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检测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错误 9

用「自我感觉」代替「血糖监测」

由于个体差异的关系,每个人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别的。自觉症状轻重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水平。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倘若这种高血糖状态一直得不到发现和有效控制,则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错误 10

不注意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最近 2~3 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

饮食疗法要坚守

烹饪有讲究  油水不宜大

最好选择蒸、煮、炖、汆、拌等烹饪方式,这样做出的饭菜比较清淡,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煎炸食品,可多吃些素食,如各种青菜、菌类、豆制品等,这些食品纤维素高、热量低、营养丰富。

副食不含糖  也不能多吃

有人认为肉蛋类副食不含糖,多吃点无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肉蛋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在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可以转变为糖,吃多了同样能使血糖升高,而且还会引起高血脂及肥胖。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更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如肉类及豆制品),因为进食蛋白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功能恶化。

水果可以吃  须按规矩来

首先,只有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才建议吃水果,如果血糖过高,则应以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其次,尽量选择含糖分低的水果如、苹果、梨等,而不吃含糖分高的水果如香蕉、柑橘等;其次要选择在两餐之间,不要在餐后立即吃水果;每次吃水果适量,同时要适当减少主食量。

坚果虽香  也应浅尝辄止

坚果包括核桃、花生等等,过年过节很受欢迎。但坚果仁属于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品,吃多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及血糖升高,还会升高血脂。因此,不宜多食。同时,要把坚果的热量从主食里扣除,例如,吃 75 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 2 两馒头,以维持每天的热量平衡。

点到为止  切勿贪杯

有人认为,喝酒可以少吃饭,有利于饮食控制,这是一种误解。也有人认为酒精能舒筋活血,延缓动脉硬化,但总的来讲,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多利少。最好能以茶代酒。

多吃饭、多吃药  这种做法不足取

许多糖尿病患者会认为饭吃多了,增加降糖药加量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采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

没啥不能吃  但要会「交换」

「食品交换份」是营养学上的一个概念,凡能产生 90 千卡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食品交换份」。换言之,每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 90 千卡,但其重量可以不同。例如,1 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相当于米面 25 克、绿叶蔬菜 500 克、水果 200 克、牛奶 125 毫升(半袋)、瘦肉 50 克(1 两),鸡蛋 50 克(1 个)、鱼虾 100 克(2 两)、油 10 克等等。

同属一类的不同种食品可以按照「食品交换份」相互交换而热量保持不变,例如,在谷薯类当中,1 两大米可以和 1 两白面、1 两玉米面、1 两干粉条及 6~8 块苏打饼干相互交换;在肉蛋类当中,1 两瘦猪肉可以和 1 个鸡蛋、2 两鱼虾、2 两豆腐干、5 两豆腐相互交换。

因此,运用食品交换法,糖尿病同样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食物,品尝不同佳肴,使饮食不再单调。

血糖监测一劳永逸

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 3 点的血糖。另外,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但若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检测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无糖」食品  也不能多吃

节日期间迎来送往,无论是进餐还是打针服药往往不规律,有些患者甚至外出走亲访友而忘记用药,从而导致血糖失控。因此,一定要格外嘱托患者一切要从病情出发,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应尽可能保证按时进餐及用药。

有备无患  谨防低血糖造访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因为作息不规律或进餐时间推迟而引起低血糖。在此,特别叮嘱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糖果等,以备万一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运动疗法要持续

适应证

轻中度 2 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期的 1 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型

禁忌证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新近发生的血栓、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 (>16.8 mmol/L)、有明显酮血症或酮症酸中毒者。运动治疗的实施要注意安全性、科学有效性、个体化。

运动前的准备

在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同医生讨论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准备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注意密闭和通透性;选择合适的运动场所,寻找合适的运动伙伴,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

运动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家庭状况、运动习惯制定。运动前热身:5~10 分钟,如步行,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运动锻炼: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等。运动后的放松活动:5~10 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心律失常等。频率:每周坚持一种锻炼至少 3 次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 20-30 min, 一般不超过 1 h,以避免对关节和肌肉的损伤。

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特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大肌肉群的运动;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增强心肺功能。常见的运动形式: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进行选择合适的方式。

无氧运动: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常见的运动形式有:举重或一百米赛跑、跳高、跳远,此种运动对糖尿病的代谢异常无明显益处。

运动量的评估

(1)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搏无变化,在 2 分钟内恢复。

(2)运动量适宜: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恢复,次日体力充沛。

(3)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乏力,休息后 15 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糖尿病运动特殊问题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有如下表现者,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有加重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年龄>60 岁;2 型糖尿病病程>10 年;1 型糖尿病病程>15 年;有微血管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 (包括微量蛋白尿);有外周血管病变;自主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适合从事的运动有:高强度或剧烈的运动;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包含憋气动作的运动,举例:潜水、头低于腰的运动。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有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活动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可以进行游泳、骑车、划船、坐在椅子上的运动、上肢运动,以及其他非负重运动。

血糖监测一劳永逸

运动强度:一般取最大耗氧量的 50% 作为运动量,每次运动时间 30~50 min,一般以每周 3~4 次为宜,患者采用安全、有效的运动疗法可以少用或不用胰岛素。对血管的作用为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病情比较复杂,饮食治疗或用胰岛素治疗都会对母体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选择运动疗法反倒是安全和有效的。

运动过程中的药物调整

胰岛素

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运动后血糖下降的程度、及相应的胰岛素的调整亦各不相同。

如果病人在下午进行了长时间的运动,就有可能在午夜或凌晨 2 时发生低血糖,这是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和糖原重新合成的结果。

如果没有额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即仍有上升,意味着应适当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短时间内进行非常高强度的运动有可能导致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

服用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没有低血糖的危险,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及其他非促泌剂类型的降糖药,目前尚无研究证据证明在运动中会出现低血糖事件。

服用磺脲类药物的病人如果进行剧烈而长时间的运动,就有发生低糖的危险。运动中每隔 30 分钟额外进食一些碳水化合物可以预防低血糖。

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低血糖:运动中低血糖及运动后迟发性低血糖。

(2)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3)胰岛素严重缺乏者, 可致高血糖和酮症。

(4)可能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5)加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恶化: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剥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加重;外周神经病变:软组织及关节损伤,足部溃疡;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对活动的反应下降,体位性低血压,骨折。

运动的血糖监测

运动前后进行血糖监测,可在运动前及运动期间评估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 2 小时监测血糖,可观察运动降低血糖的效果。运动多的那天睡觉前最好测试血糖,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延迟的血糖改变。

如果血糖<5.6 mmo1/L,在运动前至少应该吃一份碳水化合物(15 g 碳水化合物,例如一瓶牛奶);如果血糖>13.9 mmol/L,运动前休息片刻。

正确保存胰岛素

保存不当会变质

如果说胰岛素是一种精细的蛋白质分子,可能有点抽象,若是说胰岛素就像牛奶一样是一种蛋白质就太容易理解了。冬天的时候,放在零度以下牛奶会结冰,胰岛素会失效。夏天的时候,不含防腐剂的鲜牛奶,如果不放在冰箱里,牛奶就可能肉眼可见其变质、凝结成块,甚至成豆腐渣样。

牛奶是蛋白质,胰岛素也是蛋白质,所以,牛奶在高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胰岛素就会发生什么变化,只是牛奶是食物会变质;胰岛素是药物,会分解、变性,药效明显大打折扣。

既不能藏着也不能露着

在家里要固定放着

1. 没有开封的胰岛素

要求放置在 2~8 度的冰箱冷藏,不要贴近冰箱后壁,以免温度过低,胰岛素受冻结冰;也不要放在冰箱门上,避免来回开关冰箱发生震荡;最好固定放置在靠近冰箱门的位置,并注意定时清理冰箱,保持冰箱的清洁;禁止放在冰箱冷冻层或者放入冰柜中,冷冻过的胰岛素即使已经融化也不能使用。

2.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

也就是安装在胰岛素笔装置,正在使用过程中的胰岛素,可以直接放在室温下保存。禁止露放在阳光下直晒的窗台、桌子上面;更要避免隐藏在空调、电视、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旁边能够产热的位置。

但是,一定要保证室内的温度低于 25℃,因为,一旦室温高于 25℃,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就会降低,继而药效也会相应降低。所以,家中要备温度计,一旦发现温度高于 25℃,为防止影响胰岛素药效,即使已经开封的胰岛素最好放到放到冰箱冷藏。

如果担心胰岛素放到冰箱太凉,注射时有不适感,可注射前 30 分钟提前取出复温。如果担心胰岛素放入冰箱,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权衡利弊,总比注射失效的胰岛素要强无数倍。

既怕冻着也怕热着

在外面要随身带着

胰岛素治疗不能中断,出差或旅游时必须随身携带。温度在 2~25 度时,可将胰岛素放在随身的手提包或背包中。如果温度超过 25 度,则要将胰岛素放在胰岛素冷藏包中。

乘坐公交汽车时,不要将装有胰岛素的包包放在发动机上;乘坐火车时,不要将胰岛素放在靠近正在使用的电脑旁边或者热水杯边;驾驶私家车,不要把胰岛素放在后备箱内,可以放在小型冰箱中。

因为,温度越高,时间越久,药效越低。一旦温度超过 50 度,胰岛素会迅速在短时间内全部失效;乘坐飞机时,不要将胰岛素随行李托运,以免冻坏胰岛素,使胰岛素失去活性。

胰岛素怕震荡,要轻拿轻放

避免过度摇晃

胰岛素由两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任何原因导致胰岛素剧烈震荡时,二硫键就会断裂,破坏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

所以,胰岛素要平拿平放,防止跌落。随身携带时,避免奔跑;上下楼梯时,避免剧烈颠簸。预混或混悬胰岛素使用前常规摇匀时,要避免过度摇晃。

最后注意这 4 点

1. 胰岛素种类繁多,每一种胰岛素使用前,均要阅读药物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开封后的胰岛素,使用期限是 4 周(28 天),不管用没用完,都要弃掉。

3. 每次打开一瓶新的胰岛素或者每次注射胰岛素以前,均要检查胰岛素有无变色、变质、浑浊、结晶、结冰、絮状物等情况,发现异常,禁止使用。

4. 注射胰岛素期间,要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检查胰岛素保存是否得当。

由此可见,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胰岛素的药效,所以,发现血糖不明原因升高时,不要盲目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或者更换胰岛素的种类,先确定胰岛素的保存是否得当,药效有无受到影响,会更妥当。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