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在人群密集的校园里,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趁开学发动攻击,快听听我们儿科吴疆医生给各位家长和同学开出的开学季疾病预防指南吧!
对于今年秋冬季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疾病?
夏季 6-7 月份时,黄石出现了流行性感冒,还有支原体肺炎,今年的支原体肺炎很多还是难治性的重症,现在开学了,学校又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地方,大家在今年秋冬季节还是要警惕呼吸道的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还有消化道传染病比如诺如病毒性肠炎等等。
病原不同,传染性不同,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全身症状不同,并发症不同,危害不同。
对于孩子一旦有发热或者怀疑流感,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流感不要恐慌,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轻症的患儿,可以居家隔离口服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高热持续不退或精神不好或者有其他可能重症的表现,医生会及时收住院治疗,除口服用药外,还有静脉抗流感的药物等等。
疫苗预防包括药物预防,非药物预防即生活卫生习惯的预防。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勤通风。
一般 6 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了,注意有无禁忌症。6月龄 ~8岁儿童,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者,首次接种需接种 2剂次(间隔 ≥4周);上一流行季接种过1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1剂。8岁以上儿童仅需接种1剂。6 个月以下的孩子、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要接种疫苗,间接保护孩子。
诺如病毒是除轮状病毒外最主要的导致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它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诺如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又称「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喜欢黏上食物,是一种食源性病毒,主要污染贝类、水果、叶类蔬菜和饮用水,食物和水是它主要的传播载体。它的传染性比较强,传染人群比较广,传播速度比较快,可多次传染。
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儿童呕吐者居多,成人则多表现为腹泻,可在 24 小时内腹泻 4-10 次,大便多为稀水便,无粘液、脓血,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 2-3 天。
目前暂无特效的抗病毒药、暂无疫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好在它属于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人一周内可以康复。
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脱水:虽然此病大部分可以自行恢复,但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轻症患儿口服口服补液盐,但腹泻、呕吐严重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另外腹泻期间肠道的益生菌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
日常护理: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卫生,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注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同时注意患儿的保暖,并少去人群过于集中的公共场所。
切忌滥用抗生素,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 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也是引起儿童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病原之一,每年约有 10%-30%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
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是 5-15 岁儿童主要的致病原因,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10-4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秋冬季节。在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引发多种肺内及肺外并发症,并可发展成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重症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支原体肺炎病例潜伏期较长,发病时体温升高,常伴有头疼,鼻塞,流涕,乏力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刺激性咳嗽显著,而肺部体征轻微,多数肺部听诊可以没有啰音。体征轻微但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支原体肺炎治疗周期较长。但遵医嘱,规范用药,都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肺炎支原体的传播特点, 咳嗽和打喷嚏是肺炎支原体主要的传播方式。小朋友更加易感, 封闭空间容易造成大规模感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肺炎)的措施同样适用。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冬季传染病高发时,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感染,也可以在自己有了呼吸道症状后给他人设置一道保护屏障。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养成文明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咳嗽时应用纸巾或衣袖掩住口鼻。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而空气流通欠佳的公共场所,室内要加强空气流通,每日保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多数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经过正规的治疗恢复良好,不留后遗症表现。少数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可遗留肺结构或肺功能的损害,比如闭塞性支气管炎,需要长期随访。
儿科医生温馨提醒:对付开学季常见病,重在预防!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尽早识别,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