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2
原创

突发!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关于霍乱如何预防请看过来!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官方通报,武汉大学确诊了一例霍乱。患者病情已得到控制,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

突发!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关于霍乱如何预防请看过来!

霍乱,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又让我们紧绷的传染病神经收紧了。毕竟这是国家唯二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曾在历史上数次大流行夺取数千万计生命。

霍乱是什么?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夏秋季是高发季节。霍乱弧菌,是引发霍乱的「幕后黑手」,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能引起流行的有 O1 型和 O139 型,都可以分泌霍乱肠毒素,引发各种人体症状。现在就跟小编一起看看该如何预防霍乱吧!

霍乱的传播源和传播途

传播途径主要为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其次为日常的生活接触和苍蝇。

霍乱的好发人群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

霍乱在人群中如何传播?

患者和带菌者(没有临床表现,但粪便中能检出霍乱弧菌)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引发传播,其次苍蝇媒介和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传播。无论种族、年龄和性别,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容易感染。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是生活在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更是霍乱疾病的高发人群。

霍乱不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也不能通过皮肤直接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简单来说,就是病从口入。但是如果皮肤沾染到霍乱弧菌,不注意卫生,不注意洗手,也有可能导致传染。

霍乱的发病特点

霍乱暴发以食源性为主,水源性导致的暴发比例较低。

食源性暴发多与海水产品等有关,带菌海水产品在加工环节的交叉污染是导致霍乱疫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沿海地区散发病例多,内陆地区聚集性病例(2 例及以上)多,聚集性病例多伴有聚餐等活动。总体上仍然呈现「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霍乱的临床症状

正常情况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消灭食物中的霍乱弧菌,在正常胃酸中他们仅能生存 4 分钟。但在胃酸降低或摄入大量的霍乱弧菌时,可以通过胃进入肠道。肠道内的环境有利于霍乱弧菌的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 1 升,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力不齐和肾衰竭,如未经治疗处理,病人可在 12~24 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 25%~60%,但若及时给病人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死亡率可小于 1%

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排「米泔样便」,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高峰期为夏季,潜伏期多为 5 天。

霍乱的治疗

该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暂且尚无特效药物,只能进行对症处理,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辅以抗菌治疗。剧烈呕吐者暂停进食,待呕吐、腹泻缓解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霍乱的预防控制措施

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特别是在上厕所后和接触食物前。

确保安全供水,搞好环境卫生。

养成卫生的饮食习惯,饮用/食用煮沸/煮熟的水/食物,尽量避免食用生鱼片、未烹制熟的海鲜类。

接种霍乱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 2 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及有接触和传播霍乱风险的成年人。接种程序为初次免疫者需要服用 3 次,分别于 0、7、28 天服用,每次服用一粒。接种过本疫苗的人员,根据疫情可在流行季节前加强免疫,再服用一粒。

养成规律锻炼的好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公众预防霍乱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若发现霍乱患者和带菌者,应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的地面、墙面、用具等物体表面,织物,餐、饮具,饮用水源,污水,其停留的居所、隔离场所、运输工具等严格开展消毒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