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0-31
原创

骨质疏松的 5 大病因,你中招了吗?

每年的 10 月 20 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10 月 9 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 2024 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管体重、强骨骼」,并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来说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2018 年我国首次公布了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中 65 岁以上男性患病率为 10.7%,女性患病率高达 51.6%。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患病率不断攀升,已经升至常见疾病和多发病排名的第七位。

骨质疏松症的初期往往悄无声息,缺乏明显的警示信号,直至骨骼疼痛、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受限、驼背、骨折等明显症状出现时,病情已进展到了中晚期阶段。

据预测,未来数十年内,骨质疏松及其导致的骨折风险仍将继续上升,这警醒我们必须对骨质疏松问题保持高度警觉,积极采取健康管理策略与预防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减轻对中老年人健康的负面影响。

01 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其主要原因在于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以及骨质脆性增加,导致全身骨骼代谢失衡,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易碎,进而出现骨折等症状。

根据相关资料,人体的骨骼在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会经历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黄金时期,成骨细胞起着主导作用,其合成骨骼的速率远超破骨细胞的分解作用,因此人体的骨骼会变得更加坚固和致密。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人步入三四十岁的时候,骨骼的重量与强度达到巅峰,此后,破骨细胞开始以更快的步伐侵蚀着骨骼,而成骨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能力不再足以弥补骨质流失,导致骨质流失的速度超过了补充的速度,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

02 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疼痛

最常见的「预警信号」,其发作部位多集中在腰背部,约占疼痛患者的 70%-80%。一般来说,当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超过 12% 时,疼痛可能会出现。

骨质疏松疼痛可以在压迫相关脊神经的情况下表现为四肢放射性疼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以及类似心绞痛的胸骨后疼痛,还可能导致上腹疼痛,类似急腹症;如果脊髓受到压迫,还可能影响膀胱和直肠的功能。

脊柱变形

严重的骨质疏松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从而使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身高越来越矮。

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即便是轻微的外伤或日常活动也容易发生骨折,特别容易发生在胸腰椎区域,一旦发生了一次骨折,再次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03 骨质疏松的 5 大病因

1. 激素水平的下降

骨质疏松与多种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关,包括雌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甲状腺激素、活性维生素 D、雄性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生长激素。

其中,性激素在骨密度维护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这会导致骨质的吸收增加,骨骼的凋亡分解加速,从而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家族史

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曾轻伤骨折,个体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3. 钙和维生素 D 的不足摄入

过多的蛋白质摄入、高盐饮食、长期低钙饮食、或者存在钙吸收问题,以及挑食、节食、厌食、素食、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不足摄入,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营养不良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另外,刻意节食、老年人肠道吸收钙能力下降、生长发育期儿童或妊娠哺乳期妇女对钙元素需求增加但摄入不足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4. 缺乏运动

适度的体力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密质的厚度和骨小梁的密度、数量和质量。

相反,缺乏户外活动、阳光暴露不足、吸烟、过度饮酒以及长期大量摄入咖啡因的人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5.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肝素、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都可能对骨骼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骨质疏松。

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骨代谢、抑制成骨细胞活性或促进破骨细胞活性等方式,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量下降。

04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 增加钙和维生素 D 的摄入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应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豆腐、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坚果和种子(如杏仁、芝麻)等。

维生素 D 丰富的食物包括鱼类(如鲑鱼、鲭鱼)、鱼肝油和强化食品(如添加了维生素 D 的牛奶)。

2.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磷、镁等营养素,这些都对骨骼健康有益。同时,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3.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包括但不限于散步、慢跑、游泳及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此外,也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及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为骨骼提供了额外的支撑与保护,促进骨骼结构的强健与稳固。

4.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骨骼细胞,导致骨量减少;而过量饮酒也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因此,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5. 多晒太阳

阳光是维生素 D 的重要来源。每天适量晒太阳有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 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每天晒太阳 20 分钟左右,但要避免在中午时分暴晒。

6. 定期体检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质流失,更应关注骨骼健康。

7. 避免长期卧床或久坐

长期卧床或久坐会导致骨骼缺乏运动刺激,从而加速骨质流失。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动。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期间过度骨质流失,可能预示着老年时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高。对于高风险的老年人来说,定期体检和骨密度检测也是必要的。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