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观念里
癌症是一种「老年病」
然而
近年来
癌症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特别是到了 35 岁以后
就进入了癌症发病的加速期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科学进展》(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发布了 2022 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 482.47 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 9 人会被确诊为癌症。
另外数据显示,从 35 岁开始,人们罹患癌症的概率就开始显著增加。
4 月 15 日~21 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
35 岁以后尤其需要注意预防的 6 种癌症
肺癌信号
早期微小肺癌常处于惰性状态,主要靠筛查和体检发现。出现这 3 个症状时要抓紧去检查!
1. 不明原因的咳嗽伴有体重下降。尤其是 40 岁以上伴有吸烟者。
2. 持续数周有血丝痰。咯血是肺癌的第二个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血丝痰。
3. 胸痛。约占肺癌病人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常常出现胸痛的首发症状。
高危人群
肺癌高风险人群为 40-74 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①吸烟:吸烟包年数 ≥ 30 包年,包括曾经吸烟 ≥ 30 包年,但戒烟不足 15 年(吸烟包年数 = 1 天吸烟多少包 (1 包 20 支)×烟龄 (年));
②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 年;
③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
④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灰)至少 1 年;
⑤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早筛方法
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 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 CT(LDCT),若有结节影像表现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普通人群每年不超一次。
早期症状
早期不适不明显,要留意大便出现的信号:
1. 便血。便血是所有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排便后排出滴状的新鲜血液或血痕。
2.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
3. 大便形状异常。大便变细、扁条状、槽沟状等,或附着有血痕。
高危人群
40 岁及以上人群中,具有如下危险因素中的 4 项及以上者,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①年龄高于 50 岁(年龄高于 60 岁记作两项危险因素);
②男性;
③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④吸烟或曾经吸烟;
⑤体重指数 ≥ 23。
如粪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则直接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早筛方法
普通人群 40 岁起可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在医生指导下 每 5~10 年开展 1 次结肠镜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复查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更短,建议 在 1~3 年内进行第一次复查。另外,如果有家族性息肉病史或其他肠道疾病,也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肠镜检查。
早期症状
1 上腹部出现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2. 消瘦、贫血。
3. 上腹部疼痛。
4. 大便发黑或大便出血。
5. 出现饱腹感或烧灼感。
6. 乏力、消瘦、贫血。
高危人群
①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④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⑤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的人群。
早筛方法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接受 1 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之后每 2-3 年进行 1 次胃镜检查;如发现异常,建议之后每年进行 1 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建议 45 岁以上可以开展评估后逐步筛查。
早期症状
1. 右上腹(肝区)不适或发胀、疼痛;
2. 食欲下降,老觉得吃啥都没胃口,甚至恶心呕吐;
3. 体重莫名下降,整个人越来越瘦;
4. 总是感到疲惫、乏力,哪怕睡足了也没精神;
5. 皮肤和眼白发黄,甚至尿液颜色加深;
6. 容易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血频发或皮肤容易淤青。
高危人群
男性 45~74 岁,女性 50~74 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为肝癌高危人群:
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②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
③肝硬化病史。
④一级或二级亲属有肝癌史。
早筛方法
有效的检测方法是查血中的 甲胎蛋白 和 B 超检查,若有问题再进一步做 CT、磁共振甚至 PET - CT。除高风险以外的人群,其他人群每年做好体检的基础项目就行了。
早期症状
1. 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
2. 非月经期出现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3. 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呈血性白带的要特别注意,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4. 一些异常的尿道症状,如可有尿急尿频现象,或是伴有大便出血等现象。
高危人群
①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者;
②有 HIV/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感染史的女性
③早婚、早孕、多孕、多产的女性;
④过早性生活、多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性伴侣的女性;
⑤吸烟或者吸毒、长期口服避孕药、营养不良的女性;
⑥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的女性;
⑦有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
⑧有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
早筛方法
25-29 岁,每 3 年进行宫颈 TCT 检查;
30-64 岁,每年做一次 TCT 和 HPV 联合检查如果连续两年结果正常可以相应延长检查时间;
≥ 65 岁,如果过去 10 年筛查结果为阴性无 CIN 病史便可停止筛查。
早期症状
1. 乳房肿块,或乳房形状任何变化
2. 乳房肿块变大并且/或变硬
3. 腋下淋巴结肿大
4. 乳房出现湿疹、乳头回缩、皮肤凹陷、溃疡、乳头分泌物(特别是血性分泌物)。
高危人群
①有直系亲属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癌病史、有胸部放疗史(30 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 ≥ 10 Gy)的女性,建议筛查起始年龄提前至 25 岁;
②40 岁以前被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女性也属于高风险人群,也需要每年查。
早筛方法
对于高危人群,25 岁后,乳腺超声 是首选,乳腺的钼靶检查和乳腺 MRI 可作为补充;对于普通人群,每年体检项目中都有乳腺检查项目,各位女生坚持每年体检就行。
-本期审核医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