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光明,从认识致盲眼病开始!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视觉感受。 以白内障 、青 光眼、黄斑变性、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主的致盲眼病却在阻碍人们享受光明视界,威胁人们的眼部健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 5 大致盲眼病,普小妹特地邀请武汉普瑞眼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谢娇为大家做科普讲解。
一、白内障——全球首要致盲眼病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是全球首位的致盲眼病。
白内障是眼球内晶状体自然老化变白导致的,多见于 40 岁以上群体,其中 60-89 岁人群中白内障发病率高达 80%。
白内障的失明是可逆的,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白内障的科学方式,药物、物理治疗均不能治疗白内障。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群,若出现视物模糊、重影、视力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做眼健康检查,做到眼病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二、青光眼——不可逆的「视力小偷」
青光眼指的是眼球内的 房水无法正常排出或房水生成过多导致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等症状的一种眼病,初期容易被忽视。
有些人早期可能出现眼部伴随头疼或不伴随头疼,晚期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野缩小等症状,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其影响比白内障严重。
虽然青光眼的发生无法预防,但只要早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建议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者等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35 岁以上人群建议能定期到医院进行青光眼检查。
三 、黄斑变性——「哈哈镜」
黄斑区的视力最为敏锐,一旦黄斑受损,会出现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患者看东西歪歪扭扭,时大时小,因此黄斑变性又被戏称为「哈哈镜」。
年龄、环境、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黄斑变性,年龄因素导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较高。
温馨提示:老年人要时常检测一下自己的视力,看是否出现视物扭曲变形或者不完整的情况。另外,中老年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每年都要查一次眼底,以防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机。
四、高度近视引起眼底病变
近视,也许多戴一副眼镜就能解决。但是高度近视,远不止那么简单。
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前后径明显变长,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它们大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
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加强防病意识,特别是近视度数 1000 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需尽早建立眼健康档案,每年定期检查眼底。
如果已经发现眼底病变,积极治疗并按医嘱定时检查。而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则是要做好近视防控工作,遏制近视度数发展,以免让其发展成高度近视。
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糖尿病会致盲,因而失去了早检查、早治疗的关键时机。
糖尿病会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青光眼等眼病,导致视力严重损伤,甚至致盲。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不明显,等到病变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所察觉,此时视力已受到影响,这种视功能损伤无法恢复。
温馨提示:广大糖友在关注身体大器官(心脑肾)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眼睛,做到定期检查眼底,发现问题积极治疗,将病变控制在早期,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最大程度上保留视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