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27
原创

哪种血型的人最健康?血型决定性格?真相太让人意外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人会有不同血型?

1901 年,奥地利的科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发现了 ABO 血型系统,从此打开了一扇神秘大门,让我们看到血型和健康的奇妙关系。

简单来说,血型就是红细胞表面抗原不一样。

A 型血

红细胞表面有 A 抗原,血浆里有抗 B 抗体。

B 型血

红细胞有 B 抗原,血浆有抗 A 抗体。

AB 型血

A、B 抗原都有,血浆里啥抗体都没有。

O 型血

红细胞没 A、B 抗原,血浆却有抗 A 和抗 B 抗体。

血型和疾病的那些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 年)曾指出,ABO 基因不仅能够决定血型抗原,还能通过对凝血因子(如 vWF)、炎症因子等的调控,对机体功能产生影响,这意味着血型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存在紧密联系。

A 型血的朋友注意啦!

心血管病

据美国《循环》杂志(2019 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A 型血的人得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 O 型血高 6%!

这是因为 A 型血里有一种叫 vWF 的因子比较多,这玩意儿会促进凝血。所以 A 型血的朋友,平时可得多注意血压、血脂,少吃点油腻食物。

O 型血小心幽门螺杆菌

消化道疾病

O 型血的人要注意!你们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比别人高 30%-40%。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021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这是因为胃黏膜细胞表面的结构特点,让幽门螺杆菌特别容易在 O 型血人的胃里「安营扎寨」。要是感觉胃痛、反酸,赶紧去医院查查。

AB 型血的「双面人生」

血栓和出血

AB 型血的朋友要知道,你们得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别人高 23%,欧洲血栓研究协会(2022 年)的数据表明 AB 型血朋友的体内Ⅷ因子水平较高。

不过要是受了重伤,AB 型血浆里丰富的凝血因子能让伤口更快止血,这可算是因祸得福。

那些不靠谱的说法

缺乏科学依据支撑

血型饮食法

曾流行一时的「A 型吃素、O 型吃肉」理论,最早源于 1996 年出版的《吃对你的血型》一书,但这一理论并未获得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0 年)对 1.5 万人进行了长达 5 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血型与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科学定论

血型与性格

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流传着「A 型严谨、B 型活泼」等说法。然而,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 「巴纳姆效应」(人们倾向于对模糊描述进行自我代入)在作祟。

美国心理学会(APA)也明确声明,截至目前,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血型与性格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输血科特别提示!

血型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进行输血之前,必须进行细致入微的 血型配型工作

这是因为,如果患者的 ABO/Rh 血型与输血用的血液不匹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致命性的溶血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输血的血液视为外来物质而发起攻击,从而破坏红细胞,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孕妇来说,进行 Rh 血型检测 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h 血型系统中,Rh 阴性血型的个体被称为「熊猫血」,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血型。如果一位 Rh 阴性的母亲怀有 Rh 阳性的胎儿,她的身体可能会将胎儿的血细胞视为异物并产生抗体。这种情况下,母亲的抗体有可能穿过胎盘,攻击胎儿的红细胞,从而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引起贫血、黄疸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通过血型检测,可以提前识别出这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献血与健康

医院里,意外伤者、重病患者在生死边缘挣扎,急需血液救助。您献出的每袋血,都可能是他们生的曙光,助其重获新生、与家人团聚。

无偿献血,于己有益。定期适量献血,可促进血液新陈代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提升免疫力。未来您或家人遇紧急医疗,还能享受用血优惠。

有人担心献血影响健康,其实不必。采血在严格医疗规范下进行,环境安全、设备先进,医护专业,对身体影响极小,献血量在健康成年人可承受范围内,身体会快速恢复。

无偿献血是崇高公益,是传递大爱的桥梁。无论您年轻或成熟,都有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

血型犹如人体的一张「生物身份证」,虽然它与健康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关联,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疾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科学的态度认知血型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但切不可过度解读。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并定期进行体检,才是维护健康的根本之道。

科普投稿及审核:输血科 范玉君

本文参考文献:

Franchini M, et al. ABO blood group and health. Blood Transfus. 2014

Wu O, et al. ABO blood group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

Ewald DR, et al. Blood type biochemistry and human disease. Wiley Interdiscip Rev Syst Biol Med. 2020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