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0-15
原创

重阳老年节,关爱老人,关注阿尔兹海默症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和老年节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您家的老人怎么样?

有没有被阿尔兹海默症困扰?

这个病是什么?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老年痴呆,学名阿尔兹海默症 是一种逐渐发展的损害大脑功能的老年疾病,在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人中患病率达到 4%,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85 岁以上的患病率可达 17%。

老年痴呆会导致严重的智力残疾,患者从最初的记忆力下降、性格变化等轻度表现,可发展为最后的语言能力丧失、无法正常行走和活动,甚至日常生活无法自理。

老年痴呆目前虽不能治愈,但及早发现和干预可延缓其发展,避免严重的疾病后果。然而,根据公共卫生专家团队的报导,我国可能有超过 90% 的痴呆症老人未被及时发现。

为何如此严重的疾病却屡遭忽视?老年痴呆患者家属也常对自家老人的病情持否认态度,有病不认,因而耽误诊治,这又是为何?

误区一:未认识到「老年痴呆」是病而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

老年痴呆绝非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人类的大脑可类比为一台计算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也就是我们年龄的增长),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会变慢,于是老人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降低等现象,这些缓慢出现的、不干扰日常活动的轻微认知功能下降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衰退。

然而,老年痴呆主要是由于突触间β-淀粉样蛋白的累积造成神经细胞受损等导致的大脑疾病,

以显著的认知功能下降(忘记最近发生的日常琐事或自己说过的话、找不到东西、不认得路线和方向等)为主,伴随语言能力减退(说话唠叨重复、不知所云等)、情绪行为障碍(不愿出门、社交减少、情绪不稳定等)和可能的精神症状(变得多疑、敏感等)。

老年痴呆的发展速度较正常衰老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且会导致严重生活功能障碍。在老年痴呆早期,由于其症状较轻微,家属往往仅注意到轻度的认知功能下降或性格变化,认为「人老了都这样」,而将其与正常衰老混为一谈,等到病情发展至严重阶段,才「幡然醒悟」。

误区二:埋怨老人的「异常行为」没想到老人可能是病了

你是否也在为家中老人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扰或生气?本来体面的老人突然爱上了捡垃圾,说了多少次仍屡教不改,还把垃圾囤积堆放在家中,导致家里脏乱不堪;某天老人认为长期照顾自己的保姆偷自己东西,换了几个保姆仍然疑神疑鬼,甚至怀疑到邻居和家人头上;

家里老人做事牛头不对马嘴,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例如脏衣服和刚洗好的干净衣服混在一起,把买好的菜放在洗衣机里等;老人说话絮絮叨叨,常常反复说同样的话,一个简单的事东拉西扯半天说不清楚等等;以上老人的表现常引起家属的无奈、反感和不解,家属着急训斥或纠正老人,却未认识到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症状。在碰到这些情况时,请对家中老人多一份耐心,对他们的健康多一分关心,抽出时间陪同老人去往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误区三:将老人偶尔的「精明」作为没病的证据,否认患病的事实

在临床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哪怕医生已经给老人诊断了老年痴呆,家属仍然将信将疑,对老人的病情不以为意:「他记性好着呢,没痴呆。」、「昨天去买菜,对方要找对多少钱算的清清楚楚,管事得很」、「他还提醒我记得交这个月的水电费,我都快忘了,他记性比我都好」。

这些老人偶尔的「精明」举动,往往给家属造成了错误的感知,认为老人的记忆力完好,并未「痴呆」。然而,老年痴呆并非只是单纯的记忆力和算数能力的下降,还包括生活中很多的方面:有的老人早期可能记忆力保持相对完好,但却无法辨认回家的方向;有的老人算钱的速度很快,但却常常开口忘词,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显得东扯西拉;有的老人会对自己曾经熟悉擅长的的事物和技能仿佛「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例如:以前醉心二胡的老人现在连简单的曲子都不会拉了;以前的家中大厨现在只会做简单的炒鸡蛋;以前教高校编程统计的教授,现在打开电脑只会简单地玩玩小游戏;

老年痴呆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其他一系列症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检查,而非通过简单的几件小事进行判断。

误区四:认为痴呆只是认知功能问题忽略老人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

一些老年痴呆早期可能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例如本身外向性格的老人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出去社交了;本身性格温和的老人开始容易对小事急躁,爱发脾气;本身爱干净的老人突然变得不修边幅等等。家属并未将这些表现与老年痴呆联系在一起,以为只是老人退休后的性格变化或人老了以后的普遍情况。

事实上,除了记忆减退外性格改变往往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信号」痴呆,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其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攻击、昼夜颠倒等。早期发现、积极干预是应对老年痴呆最好的处理措施。让我们对家中老人多一份理解、关注和包容,正确认识老年痴呆,留心警惕其征兆,积极寻求专业支持和治疗,帮助家中老人过好晚年时光。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