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岁的朵朵最近身体出现反复肢体无力的症状,甚至多次因双腿无力而跌倒,身上伤痕不断,已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奇怪的是,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无异常,这让朵朵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近日,朵朵妈妈带她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
神经电生理科主任吴艳芝了解情况后,通过丰富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朵朵患上的可能为「发作性睡病」,经过多导睡眠监测与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结果验证了吴主任之前的判断,朵朵患的是「1 型发作性睡病」。
病因被精准找到后,尽管治疗之路依旧很长,所幸确诊及时,在给予有效的生活指导和药物干预后,目前朵朵已不再频繁跌倒,其生长发育与学习并未耽误太多。
吴艳芝主任介绍,发作性睡病属于中枢性嗜睡疾病的一种,在全球多个地区被认定为罕见病。由于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易造成临床医生的漏诊和误诊。
发作性睡病可发生在幼儿阶段,因公众认知不足而使得患者就医不及时,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 8~22 年,导致大部分儿童、青少年患者无法正常接受并完成教育,成年后就业率低,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发作性睡病在临床上以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
其核心四联症为:
1. 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有该症状,表现为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反复发作。
2. 猝倒:猝倒是发作性睡病 1 型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发生率约 75%,通常在日间过度思睡出现后 1 年内发生,也可表现为主要症状,先出现猝倒发作的患者并不罕见,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3. 入睡前幻觉:入睡前幻觉是发生于「觉醒-睡眠」转换期的一种梦境样体验,一般发生在入睡前,也有少数患者发生在睡眠向觉醒转换期,这种幻觉多伴有恐怖或不愉快的体验。
4. 睡眠瘫痪:发生在刚入睡或从睡眠向觉醒转换过程中,可能是发作时患者直接进入 REM 睡眠所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