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脑梗让我的生活只剩灰暗,现在却有了新盼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接诊了一位脑梗患者老宋(化姓)。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红星及团队的指导下,通过一套「特殊太极拳」让老宋的左侧偏瘫有了转机。据悉,这套由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研发的脑卒中康复版太极拳,不仅成功帮助老宋突破康复瓶颈,而且在近日举办的 2025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上,从全国 591 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视频组全国第五名。
直击康复难题:多学科融合的「太极新生」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国内患者总数已达 1494 万,其中 70% 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运动模式,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模式有助于改善卒中后运动功能,该方案也获得美国卒中协会/心脏协会的推荐。但传统太极拳对肢体协调性要求较高,难以直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红星教授团队通过多通道表面肌电分析技术,构建动态量化模型,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改良和优化,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体系。
一招一式皆学问:科学拆解康复密码
该团队以临床康复需求为导向,创新把太极拳和脑卒中康复结合起来,帮助患者提升协调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上下肢动态稳定性和协调性。
比如,太极--白鹤亮翅这个动作,可以通过肩和肘的配合,促进肩外展、肘伸展,提升运动控制能力。太极--如封似闭可以通过螺旋式运动改善前臂功能,增强上肢动态稳定性和协调性。太极--双峰贯耳可以通过双侧对称运动激活患肢功能,改善上肢运动控制和平衡功能。太极--单边可以激活患侧上下肢运动,增强上下肢协调性,改善步态。太极--云手可以强化患肢稳定性,提升协调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
全国赛事展风采:科普背后的专业沉淀
据悉,此次全国科普大赛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参赛团队由王红星教授指导,骨干医生王培,骨干康复治疗师宋鹏飞、郭建业,以及研究生邹文昊、李治等 5 名队员组成。该团队凭借《太极拳辅助脑卒中康复》视频作品惊艳全场。从老宋的真实康复故事切入,结合专业数据与动作解析,将晦涩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面对全国七个大区的激烈竞争,团队以扎实的科研成果、创新的科普形式,在 20 强决赛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中大康复医学的硬核实力。
未来,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将持续深耕「中西医结合康复」领域,让更多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改良的太极拳,推开主动康复的大门,重掌生活的主动权。(王培 王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