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12
原创

94 岁高龄再次手术,萧山中医院普外科这一举动暖心了

「婆婆,出院这几天恢复得还好吗?」4 月 26 日下午,今年已 94 岁高龄的高婆婆家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十三病区(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原来前不久,高婆婆因肠梗阻在萧山中

「婆婆,出院这几天恢复得还好吗?」4 月 26 日下午,今年已 94 岁高龄的高婆婆家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十三病区(普外科)的医护人员。原来前不久,高婆婆因肠梗阻在萧山中医院十三病区住院治疗,前几天刚刚出院,此次医务人员特地赶往她的家中,对她进行回访。

94 岁高龄再次手术,萧山中医院普外科这一举动暖心了

高婆婆可以说是萧山中医院的老病号了。40 年前,她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5 年前,又被查出结肠癌伴肠梗阻,进行了回肠末端造口姑息治疗;3 年前,高婆婆又遭遇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进行了左股骨颈骨折换髋手术;2 个月前,命运再一次和她开了个玩笑,高婆婆再次发生肠梗阻,大腹便便的她极度痛苦,每天能吐一脸盆的呕吐物。

这番折腾,她还能承受手术治疗吗?亲人们都非常担心。但是看到她每天因腹痛、腹胀而痛苦,不去治疗全家人又于心不忍……此时,他们又想到了萧山中医院。

高婆婆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萧山区中医院普通外科找到杨振杰主任。经检查,高婆婆的原发结肠癌肿瘤把小肠给包裹进去了,导致出现目前的癌性肠梗阻。经过杨振杰、陈富等医生讨论,最终选择了目前最适合高婆婆的手术方案——再次行姑息转流性手术治疗。将梗阻上段的小肠行造口治疗,梗阻段及梗阻下段旷置,这样就可以解除高婆婆当前面临的问题。

术中,因为小肠扩张、粘连明显、张力太高以及近端空肠还有一处小破孔,腹腔污染等因素,手术难度又徒增不少。医生们精耕细作,为高婆婆作了小肠减压、分离粘连、修补、造口等一系列操作,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原先困扰高婆婆的症状明显好转,肚子不疼了,不再呕吐了。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但是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由于高婆婆小肠破裂,术后存留的小肠过短(只有 1.5m),为控制感染,防止出现腹泻、营养不良等症状,医护团队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高婆婆右侧腹部两个造瘘口的存在更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士长周月琴的带领下,护理小组每天都耐心指导家属,进行专业的肠造口护理。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两个月的悉心照护,高婆婆于 4 月 15 日顺利出院,她原本痛苦难耐的脸上也渐渐出现了笑容。

高奶奶出院已有一周了,随身携带的肛门袋是否能正确更换?这一直让医护人员放心不下。在电话回访时,高婆婆的媳妇告知老太太虽然能自己更换肛门袋,但是做不到很好的密封性,最多的时候两天换了二十多个袋子,甚是苦恼。周月琴得知后,担心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糜烂,她便立即与高婆婆的主治医生汪立刚商量,决定前往高奶奶家进行上门指导。

94 岁高龄再次手术,萧山中医院普外科这一举动暖心了

4 月 26 日下午,高婆婆的媳妇早早地就在家中等待护士长与汪医生的到来。高婆婆见到熟悉的医生和护士们又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嘴里嘟囔着:「你们来了我就不用烦了」。

汪医生检查了高婆婆出院前局部愈合不良的切口情况,发现已完全愈合,并叮嘱她要安心静养。而高婆婆的媳妇也通过护士长手把手的指导巩固了更换肛门袋的方法。

据杨振杰介绍,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 5 位。结直肠癌发病多为中年以上男性,男女两性比例大约为 2:1,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大,表现为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手术根治。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