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幸的,55 岁那年与肝癌抗争,生命走到了最后时刻;
她是幸运的,弥留之际的安宁疗护,让她重温生命的美好!
一年多的时间,李女士(化名)与肝癌病魔抗争,经历了多次手术、靶向治疗,遭受了严重并发症的折磨,生命如风中残烛,需要靠呼吸机维持呼吸,靠升压药维持血压……在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后,她的生命还是难以遏制地走向了尽头。
为了让这最后一程更有尊严,李女士及家属选择了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重症安宁疗护病房,在这里,安宁疗护团队不再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取而代之的是一句「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的承诺。
通过安宁疗护团队的精准补液和营养支持,李女士逐步停用了血管活性药物,拔除气管插管,慢慢恢复了一些意识,在这最后的时光里,她甚至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心愿:「想吃西红柿,喝大米粥。」这一刻,西红柿和大米粥不再是简单的食物。
尊重生命的自主权,与李女士家属充分沟通后,安宁疗护团队拔除了李女士的鼻胃管和鼻肠管。一个清甜的西红柿、一碗有温度的大米粥,以及她平日喜爱的多种水果,成为她人生最后时光最珍贵的「礼物」。
「『吃』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对生命自主权的尊重。」医疗团队表示,对终末期患者而言,满足微小愿望远比创伤性治疗更有意义。在重症安宁病房的日子,安宁疗护团队和患者家属一起陪伴在李女士身边。没有哭天抢地,没有警报喧嚣,在温情与泪水交织的告别中,李女士安详离世,面容平静,仿佛睡着了。
这个故事折射出安宁疗护的核心理念——不执念于治愈,而是聚焦减轻痛苦、提升生命质量。它关注身体舒适,更重视心理抚慰与心灵平静,让患者在人生终点前仍感受人性的光。
「医学无法阻止死亡,但能决定告别的方式。」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蓟州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岩说:「对一名病人而言,当医学手段无力回天时,在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之间,我们更关心质量,让临终者高质量、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让生命以更好的姿态完美谢幕,需要社会各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 400 多万人需要安宁疗护,实际得到安宁疗护照护的不到 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安宁疗护的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故事也提醒我们:当医学抵达极限时,爱与尊重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告别!正如报道中家属所言:「该说的该做的都完成了,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