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6-16
原创

献血会不会伤身? 你有知道的权力

你知道吗?6 月 14 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因为这一天是 ABO 血型系统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

你知道吗?6 月 14 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因为这一天是 ABO 血型系统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 2004 年 6 月 14 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

每年到了这个日子,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们和群众都会大批量地加入献血者的行列中 ,用身体生产的鲜红血液贡献爱心!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无偿献血 无限光荣」

有人就纳闷了——光不光荣都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我们因何献血?献血会不会伤身?

血液——生命的源泉

血液是拯救伤病员生命的重要物质,至今仍无法人工制造,也无其它替代品,只能依靠人们用爱心提供。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宝贵而有限的血液,去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

倡导无偿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让我们大家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献出自己的一滴热血,去挽救那些躺在病床上的生命,去助力一个家庭的美满。

科学献血无损健康,只需爱心和勇气

1、有的人担心献血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其实大可不必。一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相当于体重的 8% 左右,平时只有 80% 的血液在循环,还有 20%(约有 800 毫升) 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

献血后,「小血库」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人体的血液至少每 120 天就能够更新一次,因此,造血和循环系统有足够的代偿功能。                   

2、献血不会传染上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第十条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有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正规采供血机构参加无偿献血是不会有感染疾病的风险。

科学献血利健康

降低血液粘稠度:科学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血液流速加快,脑血流量提高,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

增强造血机能:多次献血后,人体对血液减少的反应更加灵敏,补充血液的速度更快,从而能一直保持造血机能处于的旺盛的状态。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是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而适量的科学献血,能减少血液中多余的铁和铜,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献血会刺激造血器官加速生产血细胞,新产生的年轻血细胞,不但可以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成分到达全身,而且具有很强的吞噬病毒能力和抗病能力,起到延年益寿作用。

愉悦身心: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那么,献血要做哪些功课?

注意:看自己是否满足献血的基本条件

⑴ 年龄: 适合献血的年龄是 18-55 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 60 周岁。

⑵ 体重: 男性不低于 50 公斤,女性不低于 45 公斤。

⑶ 血压: 收缩压 90-140 mmHg;舒张压 60-90 mmHg,脉压差大于 30 mmHg。

⑷ 有传染性疾病,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不能献血,一周内有感冒或者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以及有用药的、女性例假前后三天等情况可以暂缓献血。

献血前要注意的问题:

在献血前一天晚上及献血当天早上不要空腹,可以正常饮食;吃早餐,但是尽量避免油条,肉等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但也要注意不宜过饱。

献血前不能喝酒,不能做激烈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请携带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人证、驾驶证、护照等)。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⑴ 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事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

⑵ 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不要以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或刺激针眼,以防感染。

⑶个别献血者由于没有正确的按压等原因,穿刺处可能出现青紫现象,24 小时内可局部冷敷,必要时在 24 小时后用热敷促进消退,在献血后的 1-2 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⑷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口号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

这一口号突出了献血者通过拯救生命和改善他人健康状况,为保持世界脉动作出的重要贡献。它加强了全球呼吁,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定期献血,为增进健康作出贡献。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