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6-08
原创

2021《NEJM 在东方——结构性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会议召开

5 月 29 日,NEJM 医学前沿组织策划的专场学术研讨会《NEJM 在东方——结构性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线上同步直播。结构性心脏病(SHD)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

5 月 29 日,NEJM 医学前沿组织策划的专场学术研讨会《NEJM 在东方——结构性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线上同步直播。

结构性心脏病(SHD)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

在 2005 年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的导管介入治疗会议上,德国的 Horst Sievert 教授首次正式提出 SHD 这一概念。近年来,国内外 SHD 介入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心脏病学的研究热点,并引发心脏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

会议由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魏盟教授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NEJM 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主持,邀请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心脏病学领域责任编辑(Deputy Editor)John Jarcho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等 22 位心脏病领域翘楚出席会议,以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及 Journal Club 形式,共同讨论了全球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的前沿进展及最新临床研究,为结构性心脏病的进步和未来提出了真知灼见。

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领域专业人士齐聚一堂,进行专业交流与信息分享,气氛热烈。

2021《NEJM 在东方——结构性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会议召开

大师讲坛环节首先由 John Jarcho 教授回顾并展望了 SHD 相关研究的进展。在大师讲堂的第二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分享了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的发展史。

从先心介入、瓣膜介入、左心耳封堵,以及其他一些突破性的新技术发展四个方向,葛院士介绍了中国临床学者在 SHD 上的贡献和成就,以及近年发展的总结和展望,中国 SHD 介入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在 NEJM 心血管菁英会上,国内 SHD 领域的中青年专家与 John Jarcho 教授、王建安教授和魏盟教授深入探讨了 2019 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 Transcatheter or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Low Risk Patients with Aortic Stenosis 和 Procedural Volume and Outcomes for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Replacement。各位嘉宾分析了这两篇文章在试验设计和执行上的优缺点以及临床意义。

魏盟教授现任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魏教授 1991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在美国、德国学习介入心脏病学技术。加入嘉会前,魏教授曾任三甲公立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魏教授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心脏病的临床工作和研究,尤其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治,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介入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委员(FCCP),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

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特约编委,《临床心血管病》、《介入放射学》、《国际心血管病》、《Chest》(中文版)、《JACC》(中文版)、《中华老年多器官衰竭》等杂志编委。

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 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杰出贡献奖。同时,魏教授也是最早一批开诊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20-30 年经验),十分了解疾病的历史发展、以及目前最新的治疗技术。

2021《NEJM 在东方——结构性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会议召开

在历时 3 个半小时的《NEJM 在东方》会议的最后,肖瑞平教授介绍了中国医药创新的进展,并强调临床研究是推动新药研发的必要环节。她指出,《NEJM 医学前沿》是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临床医学界的桥梁,其有力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出色临床研究成果走出中国,提升了中国医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并将继续为打造健康、积极的临床研究生态圈做出贡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