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6-28
原创

彭望清:凝聚高水平人才 锻造创新型团队

在 2016 中国医疗行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望清就医院人才建设相关经验进行了分享。

2016 中国医疗行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望清就医院人才建设相关经验进行了分享。

中心前身系华南肿瘤医院及肿瘤研究所,创始人分别是新中国临床放射学奠基人谢志光教授和现代病理学开山鼻祖梁伯强教授,因此,在建院之初就占据了很高的起点,如今已成为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医院目前建筑面积 19 万平方,开设床位 1600 张,在职员工 2500 人,拥有两个国家的临床重点专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彭望清:凝聚高水平人才 锻造创新型团队
图 1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望清发表演讲

「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自」十一五「开始,中心的建设成就与问题并存,「十一五」开始虽然已建立了课题负责人制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但是临床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案一直没有形成体系,人才结构中高层次的人才非常稀缺,这一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被提出并得到了重点应对。

中心前任院长曾益新院士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战略为通过夯实底部,强壮中部,拔高塔尖,进一步明确中心学科和人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建立约束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严格把好人才招聘关。中心先后出台了人员招聘的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每年在临床科研科室招聘上,医教人员当中中心培养的毕业生比例不能高于 50%,同时要求不得多年度连续录用本科室培养的研究生,而且用人科室需统筹录用其他著名高校的学生,委派院领导参与到科室第一道选录关,但是领导参与也只是监督,不做引导和干预。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毕业生,通过鲇鱼效应,激发人才活力。

截止到 20105 年,中心先后录用了协和、北大、复大等知名院校研究生已达 77 位,这些来自于国内知名高校的学生加入医院后均能够快速地融入和成长。同时中心积极推出新的基础,先后出台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希望通过连续培养,动态管理和弹性资助三管齐下的举措,选拔人才。现在已经有 35 位优才,其中 32 位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

与此同时中心又在总结过往的人才激励和培养的机制的基础上,推出了临床医学科学家的培养方案,希望通过遴选优秀的青年医师开展临床研究,具备丰富临床经验与扎实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经过严格遴选首批已经有 9 位青年医师入选医院临床科学家的培养方案。

再者,中心也积极出台相关的机制和政策,以鼓励医院医护人员出国出境的培训,中心明确规定和要求 70 后的青年医师必须出国一年以上,出国期间给予资助,回来补发相关的待遇,保证这部分青年人不吃亏、有保障。

正是在以上机制和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中心广大的青年医护人员纷纷从「要我出国」完成「我要出国」理念的转变,并且成为「我要出国」、「我想出国」的实际行动。到 2015 年中心基本上有 50 位同事在国际知名的大学、研究所和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拿到学位。

与此同时,中心在借鉴复旦经验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既本着特色的教授负责制,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实行医疗组,而且希望通过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方式选聘教授,明确把院科两级目标管理和资源配置情况匹配和挂钩,考核的重点主要在专病专治、工作量和临床试验入组数和科学研究等。

与此同时,医院的临床研究的项目也在大幅度增加,基本上每年都搞 50 项左右的临床研究项目,光是研究这项科研经费到 2015 年达到 3528 万元,在一系列的人才支持的机制和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心的一批临床骨干和临床名医也完成了他们从临床医生到临床医学、科学家华丽转身。

同时总结过往政策的不足或者缺失的同时,不断完善课题负责人制,目的是希望不断激发科研队伍的创新潜力。这个基础上中心先后提出了课题负责人准入的机制还有退出的机制,还有明确的考核周期和量化评价体系等等,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遴选出不断基础研究有 PI 26 位,而且临床的教授当中也遴选出临床 PI 22 位,这个应该说在国内很鲜明的一个特色。

在一系列政策、机制、文化支撑下,中心高水平的人才辈出。从***、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纷纷花落我院。中心也通过不断加大支撑力度,做好支撑服务,不断去打造支持服务人才成长这个生态圈。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十位教授加盟中心,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达到了 18 位。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正是通过人才的建设,中心的领军人才已经成为了和谐竞争力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可以说是高层次的人才会聚,人才高地,初具规模,科技影响力显著增加,中心的专科声誉度和影响力位居前列。

正是因为在这样强大的人才队伍,科协研究的基因和论文都出现了非常的状况,中心大概每年获得的国自然项目 60 项,去年已经达到 426 篇,论文不止是量的大幅度提升,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中心还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层面重大一些科研项目,中心的科技影响力的排行在中国的排行榜里位列前茅。专科声誉度在复旦大学排行榜连续三年排行三甲,同时行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作为支撑人才建设、文化建设,中心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度入选了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2016 年,中心组织召开了发展研讨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会上对面向全院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显示结果中,非常满意达 25.7%,满意为 70.9%,整体满意率达 96%。

经过「十二五」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有问题和不足,中心目前仍缺乏领军人才及一流水平的大团队,包括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略有不足。

「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中心提出了要通过人才队伍三大计划和十大举措,进一步打造人才队伍的金字塔。先后推出了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同时对临床医师组建 MDT 团队,通过以疾病为靶心,科学问题为导向,不断去培养临床科学家,进一步提升优势的亚专科的影响力和统治力,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临床多学科的团队。

在「十一五」、「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把握现在医学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中心不断去整合已有的人才资源和硬件,进一步联合国内优势的研究力量,组建肿瘤医学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激发创新和创造的活力,来争取能够产生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将中心建成服务规模最大、布局最全,综合实力达到国际一流的肿瘤中心,来引领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