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8-13
原创

中山大学援疆医疗队:「造血式」帮扶,书写医疗援疆新篇章

近日,中山大学 2023-2024 年批次「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队结束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到广东。从珠江之畔到帕米尔高原山脚下,跨越 5000 多公里,包括队长肖非在内的 29 名中大援疆医生,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边疆带去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留下一支过硬的医疗人才队伍,书写下医疗援疆的新篇章。

先进医疗技术进南疆,助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023 年 10 月,47 岁的喀什市民艾丽娅因腹痛腹胀无排气排便,出现感染性休克、血压低、心率快等症状,紧急转入喀地一院救治。

凌晨两点,援疆医生苏永辉开始了紧急手术,精细切除已经坏死的肠管,保护好存活的组织。两个小时后,患者的坏死小肠成功切除,腹壁缺损也得到了修复,术中出血量仅 20 毫升。

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新疆,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生们不负使命,团结协作。2023-2024 年批次「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队队员来自中山大学 10 家直属附属医院中的 8 家,来自各个不同的专科。一年里,苏永辉带领肝胆外科团队先后完成了 100 余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网膜后离断袖状胃切除术等三四级手术。林家成和口腔科同事通力合作,为一位 4 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南疆地区首例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陈捷带领肝胆胰外科,用清晰的 3D 图像充当「眼睛」,开展南疆首例三维重建引导的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张兴伟在肛肠外科主导开展胃癌术后 UNCUT 吻合术,最大程度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廖伟推动重症科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一名名疑难危重患者被救治出院……

「用短暂的一年时间,努力传授更多的医院管理经验,帮助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运营工作越来越『亚克西』。」「亚克西」是黄湛镰到喀什后学习的第一句维吾尔语,意思是「好」。这是他被任命为喀地一院疏附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执行院长时,心里暗暗下定的决心。

一年里,他充分发挥后方医院优势,通过选派医疗团队、协调组建形成体系、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助力喀地一院疏附医院建起一支先进队伍。在他的推动下,医院引进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系统、送药机器人、自动消毒机、共享陪护床等,构建起智慧医院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多学科会诊(MDT)、专家工作室、导师带徒等,喀地一院疏附医院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开放床位数逐步扩增至 500 张,院内住院患者每天平均 300 人次,周门急诊量超过 580 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传染病及疑难危重患者救治为主的学科布局。

中山大学拥有多家附属医院,借助多年总结的先进经验,助力医院各科发展。肿瘤防治中心曾敬医生帮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成为新疆第一家通过 CNAS 认可的公立医院病理科;附属第五医院肿瘤中心科护士长谢蓉芝助力喀地一院肿瘤护理规范化「癌痛病房」「无呕病房」和「营养病房」;附属第一医院李引医生在喀地一院胃肠外科开展团队建设、学术沙龙、病例讨论等,推动科室逐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附属第三医院常艳宇医生带领喀地一院神经内科通过「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验收,通过规范卒中救治流程,初步打造「国家西部地区卒中诊疗中心」……

中大医生带去南疆的,不只是最前沿的医疗技术,还有先进的医院管理和建设经验。他们致力于提升喀什地区医院软实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化「输血」为「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为喀什地区培养医疗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每一位援疆专家的使命。

「蔡主任多次指导我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骨髓和外周血涂片等操作,让我熟练掌握了规范操作流程。」说起导师蔡耘,喀地一院儿童血液肿瘤组治疗组长布西尔瓦尼木·麦麦提敬意满满,「临床处理病例中,蔡主任手把手带我,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处理,包括对症支持措施上,我越来越得心应手。」在师徒关系中,蔡耘对布西尔瓦尼木·麦麦提格外严格,从医疗、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在蔡耘的带领下,他成功晋升副高职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援疆医生陈羽说,相比于手术带教,更多的是在一旁辅助、指导,将更多的实践机会交给他们,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信心。

在工作中,他常与自己的徒弟加素尔·巴吐尔、木沙•亚森一起探讨病例、分析病情,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心得。在他的培养下,加素尔·巴吐尔很快便成功独立完成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肾部分切除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喀地一院泌尿外科的多项技术空白;木沙•亚森也凭借扎实的临床技术,担任科室亚专业组长,并定期到基层医院开展手术帮扶工作。

中大援疆医生化「输血」为「造血」,落实形式多样的「传帮带」,用言传身教为帮扶地区培养优秀医疗人才,锻造出一支过硬的医疗队伍。

林家成在援疆期间组织椅旁讨论 21 人次,示教操作 169 人次;刘洁参加院级教学督导 15 次,带领团队收集喀什地区 68 例鼻息肉标本,建设起耳鼻咽喉数据库;胡琼玉为科室医护人员细心传授围术期管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临床小讲课、科研系列讲座等;常艳宇带领科室回顾性收集神经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病等南疆地区特色病、常见病的资料,初步建立患者信息库;李引与后方医院定期连线,开展学术沙龙,分享领域前沿知识;朱建芸通过典型病例讲解,给年轻医生们讲解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开拓诊治疾病视野……

深入科室临床工作后,援疆医生鲜振宇发现科室医生阅片基础薄弱,而阅片恰恰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为此,鲜振宇带领科室医生一起阅片,边看边讲解,逐步提高科室医生阅片能力,并要求科室医生阅片后要在头脑中形成病变和周围器官、组织的 3D 图像,才能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在手术中做到心中有数。

「一年里,能帮助当地医生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把优质的诊疗理念和先进的诊疗技术留在喀什,这是援疆最大的意义。」鲜振宇说。

做「家门口的专家」,守护当地百姓生命健康

2023 年 9 月,一位 10 岁患儿因「发热、鼻出血」再次入院就诊,诊断为白血病复发。援疆医生蔡耘,通过与后方医院专家团队远程会诊,参照华南地区儿童癌症协作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020 治疗方案对患儿实施治疗,患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这些患儿,若在喀什得不到有效治疗,只能转去乌鲁木齐或者内地医院,这样会大大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和两地奔波的辛苦,我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放心地在喀什接受治疗。」蔡耘说。

作为新疆重点民生工程,喀地一院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儿童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备受瞩目。中组部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广东省医疗队队长、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肖非担任喀地一院院长后,积极协调、推动医院多院区建设。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提前两个月顺利完工。

2023 年 7 月 3 日,喀地一院举行了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成揭牌仪式;2023 年 9 月,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入试运营阶段,逐步收治各类患者;2024 年 1 月,喀地一院东城院区(妇女儿童疾病救治中心)完成搬迁。

肖非希望,到 2025 年,喀地一院的综合实力能达到西部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转诊人数少于一百、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提升一百名」的「双百」目标,持续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接诊和会诊中,面对各种复杂病例,中大援疆干部心怀「国之大者」,赶赴基层,争做「家门口的专家」。

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到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到处都有援疆医生杨瑶忙碌的身影,她还受邀参加「健康新疆边关万里行」活动,在各口岸、边防派出所为边防警察、巡边员和当地居民们排忧解难。一年里,她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到边境基层一线」的号召,总计义诊服务军民 1000 余人次。

「援疆,就是要把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受援地,带到喀什基层。」完成日常医教研管工作外,蔡耘积极参加科技下乡和义诊活动,把新技术、新项目带到基层医疗单位。一年间,蔡耘几乎走遍了喀什地区 12 个县市的医院。

罗年桑所在的帮扶团队到多个县、乡及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开展了一系列义诊活动,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戍边英雄拉齐尼父亲的家中探访,将关心关爱送至患者的家中。「医疗帮扶的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罗年桑说。

除在院奋斗的援疆专家外,中山大学还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业运营需求,增派由附属第三医院原副院长崇雨田领衔的 9 位专家进疆支援,全力完善中心学科布局,带动本地高发、常见感染病规范化诊治与研究,使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于 2023 年 7 月落成并投入试运营。

多年来,中大聚集各附属医院优势资源「造血式」帮扶新疆。2018 年,中大正式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列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挂牌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喀地一院艾力彼排名从在全国 3000 家地市级医院中从 2018 年的 500 名开外提升至今年的第 151 名,成为全疆排名第三的综合性医院。

今年,中山大学再次选派 20 名医疗专家参加广东省 2024 年「组团式」援疆医疗队或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覆盖感染科、眼科、甲状腺外科、妇科、心血管科等多个当地急需的专业领域,将重点支撑医疗教学科研、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促进区域医疗发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