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7
原创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在美丽的塔里木河畔,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建设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光荣使命,怀揣着对生命的无限敬畏,跨越千山万水,从「鱼米之乡」杭州走进了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就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首批进驻阿拉尔医院的 30 名援疆专家,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南疆乃至新疆的群众撑起了一片健康的蓝天。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张守德是 30 名援疆专家中的一员,他是一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家,在他担任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聘主任 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拓展了科室服务能力,为患者实施了甲状腺恶性肿瘤、颈部继发性恶性肿瘤等头颈部各类手术,开展了头颈部肿瘤的化疗以及下鼻甲射频消融及成人鼾症等手术。建立了手术后患者规范随访、复诊的流程及理念,规范了声带息肉、会厌囊肿、鼻中隔矫正术、中耳炎手术、鼻窦炎手术等的手术方式。他还多次赴沙雅等 周边地区 进行帮扶,让优质的医疗资源造福更多边疆群众,他被职工群众亲切的比喻为「坚韧的桥梁」。

将优势医疗资源带到新疆大地

3 月 23 日周六,早上 8 点多,太阳刚爬出地平线,张守德就已经在和同事一起清点、打包显微器械,奔赴 180 公里外的沙雅县人民医院,为当地 3 名患者开展手术。

接近 3 个小时的车程带来了些许疲惫感,但张守德一行并没有休息,在沙雅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兼任耳鼻咽喉科及眼科)主任苗勇的带领下立刻对三位患者进行认真的问诊及体格检查,之后便直奔医生办公室,调出了病人的影像检查结果仔细阅片。张守德对三位患者的 CT 片逐一进行了分析,并和苗勇不断探讨病人的最佳手术方案,一旁的几位年轻医生聚精会神地听着 2 位专家的讨论内容。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沙雅县人民医院年轻医生们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最复杂的医学分支之一,我们很感谢张守德老师带教我们。」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阅片结束,众人很快换上了手术衣,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前 2 台手术做完,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张守德和众位医生都不愿病人再多等,他们默契地选择继续手术,但最后这台手术却并不轻松。

病人是个 13 岁的小女孩,一侧耳患上了较为严重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由于病变范围大,鼓室结构破坏明显,手术难度相比第一台呈指数型上升。经过术中仔细探查,张守德看到小女孩的听骨链已经严重受损,3 块听小骨中只有锤骨相对完好,砧骨和镫骨都被炎症腐蚀得仅存残体。置入人工听小骨,重新搭建声音传递的「桥梁」是国内外均接受的备选方案,但沙雅县人民医院并没有人工听小骨,给手术的顺利进行出了难题。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每个负责任的医生都会努力让病人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张守德将残余的砧骨进行适当打磨,使其成为人工听小骨的形状。经过不懈努力,张守德成功地将这块「手工打造」的「人工听小骨」置于前庭窗的位置,帮助小女孩重获新「声」。历时 2.5 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每一次患者因为我的救治逐渐恢复健康,看到他们闪烁着泪光的笑容,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心中珍贵的援疆记忆。」张守德说。

技术传承—授人以渔,共筑健康梦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除了直接救治病人,张守德主任还非常注重本地医疗人才的培养。他组织开展了多场科室小讲课和教学查房,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最新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阿拉尔医院医护人员。他说:「我希望这里的医疗服务水平能持续提升,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张守德的带教培养下,科室年轻医生赵苑和董占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手术能力均得到了质的飞跃,已经能够熟练开展鼻窦开放手术,能完成相对简单的中耳炎手术和部分复杂中耳炎手术,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促进了辖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水平提升,降低了疑难杂症的转诊率,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赵医生,我的这只耳朵又能听到声音了!」

「赵医生,我的耳朵终于不流脓了!」

在最近这一年中,赵苑医生在张守德的培养下,已经多次听到这样的喜讯了。近期维吾尔族中学生古丽(化名),因为左侧耳长期患有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鼓膜穿孔,从而出现听力下降,虽然 1 年前曾做过一次手术,但鼓膜穿孔问题未得到有效治疗,造成听力反而更差,达到了中度耳聋的地步,这对她的学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赵苑医生的努力下,成功为古丽实施了手术,从消毒,到制备鼓膜皮瓣,再到耳屏软骨的制备,然后充分的鼓室探查,松解粘连的听骨链,最后修补鼓膜。这一系列动作,赵苑医生几乎一气呵成,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项操作要求颇高的显微手术。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张守德徒弟赵苑进行耳部手术中

赵苑说:「我能独立完成此项高难度的手术,离不开张守德主任两年来的精心带教培养,除了临床带教,张主任还在科研上持续帮扶,指导我和董占伟实施科研项目。」

情感交融—家国情怀,爱满边疆

援疆的日子里,张守德与当地的患者和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如一家,这段经历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当得知张医生是援疆专家时,我更加感动。给我治疗取鱼刺事虽小,却折射出援疆干部敢于担当、奉献边疆的优良作风。希望院领导能把我对张医生的谢意转达,同时向援疆医疗专家们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祝愿!「这是患者刘女士写给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的感谢信,信中的援疆专家张医生正是张守德医生。

张守德为师市乃至南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女儿也以实际行动响应「援疆精神」。在张守德援疆的 2 年时间里,女儿也跟随他来到了新疆,在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一所学校就读。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他的女儿没有丝毫的不适应,反而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在得知当地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张守德的女儿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深入了解、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张守德和他的女儿与同学们共同搭建起一座学习与友谊的桥梁,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互助篇章。

邵医「疆」行 | 致敬 · 浙大邵逸夫医院援疆专家张守德
张守德的女儿和她的少数民族同学在家中共同学习

「一脚踏进塔里木,终身都是兵团人。援疆,不仅是地域的跨越,更是情感的交融。」张守德说。这段援疆经历,是作为一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张守德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属于他的援疆篇章,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医者足迹。很快,他将返乡杭州,让我们一起将美好的祝福送给这位可爱的援疆人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