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4
原创

燕达陆道培医院顺利开展首例下肢 PICC 静脉穿刺术

2024 年 4 月 30 日,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移植科八病区护士长杨成和陆小红老师 共同为一位即将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下肢 PICC 穿刺置管术,成功为患者建立起另一条「生命通道」,这是 我院开展的首例下肢 PICC 静脉穿刺术

燕达陆道培医院顺利开展首例下肢 PICC 静脉穿刺术

患者,男性,34 岁,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病史 5 年,拟于近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复杂、输液量大,需定期采血监测药物浓度,因此,在原有一条 PICC 静脉通道的情况下,需要另外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但由于患者病史时间长,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左上肢感知和运动障碍、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血栓、左肩部骨性结构改变,既往病史有 C6-T1 椎体左旁及锁骨上区结节具有肿瘤活性组织,近日复查 PET/CT 检查左颈Ⅰ区肿大淋巴结,肿瘤累及可能性大,无法按传统方法在左上肢进行 PICC 及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经股静脉置入的 CVC 中心导管无法满足患者长期治疗需求,且穿刺点位于腹股沟处,影响患者下肢活动,不利于导管维护,增加了血栓及导管感染的风险。

杨成护士长查阅了大量下肢 PICC 置管的文献,并与科护士长施香君,郭娇、静疗组陆小红共同会诊讨论后,一致 决定选择右下肢为患者进行 PICC 置管

在向患者讲解有关置管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杨成护士长和陆小红老师通过超声引导,顺利完成 PICC 置管,穿刺点定于腹股沟下 15 cm 的位置,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且便于维护。置管后通过腹部 DR 定位,导管末端位于下腔静脉。

燕达陆道培医院顺利开展首例下肢 PICC 静脉穿刺术

PICC 置管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为肿瘤患者建立生命通道,置管位置通常是经上肢置入,而下肢 PICC 置管为部分不具备上肢置管的患者另辟蹊径,也是我院静疗技术发展的一大突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