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1
原创

HBV DNA 老是不转阴,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来源:派来帮您

口服核苷药物治疗是很多慢乙肝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即便是服用一线的抗病毒药物,部分患者仍能持续监测出 HBV DNA 低水平阳性,也就是低病毒血症的现象。那么,低病毒血症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处理?

带着这样的问题,小派在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上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双锁主任,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主任的解答吧!

党主任,您好!

请问: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出现低病毒血症怎么办?

党主任:

低病毒血症在 2022 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有了明确的定义,指的是长期使用目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核苷类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艾米替诺福韦这四种一线核苷(酸)类药物。使用这些药物超过 48 周以上,病毒载量仍然能检测到,如 HBV DNA 的定量检测的结果大于 20 国际单位,但小于 2000 国际单位。指南将出现这种情况称为「低病毒血症」。

对于出现低病毒血症的患者,病毒是存在的,我有一句口头禅「病毒存在,伤害就存在」。经过现在大量的循证医学依据,我们可以发现低病毒血症的患者仍有可能发展成乙肝肝纤维化,同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对于患者来讲,低病毒血症存在,乙肝对患者健康的危害仍然存在,对身体的伤害仍然存在。因此,对于低病毒血症,我们仍然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我觉得我们 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①我们定期的检测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关注和低病毒血症相关的病毒载量(也就是 HBV DNA)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肝脏的功能状态;

②对于出现低病毒血症的患者,我们现在临床上一般会采用加药或者是换药的方式,尤其是目前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我们发现核苷药物加用长效干扰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的研究中心发现,低病毒血症的患者加用长效干扰素以后,有 98% 甚至更高比例的患者可以实现病毒 DNA 的转阴,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从我们 48 周和 96 周的研究数据来看,低病毒血症的患者在接受在联合治疗 48 周时,表面抗原转阴率在 40% 左右,如果到 96 周,这个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因此,对于低病毒血症来讲,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密切关注同时给予积极的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