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5
原创

女子结石 3 年引发 10 次胰腺炎 医生在迷宫般的消化道内微创取石

6 月 3 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内,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郑女士(化姓)顺利康复出院。从 2021 年起,她因胰管结石反复发作得了 10 次胰腺炎,且因此前做过消化道重建手术,一直难以取出结石,一度准备切除胰腺,而最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团队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取石,帮她摆脱了顽疾。

3 年发作十余次胰腺炎 暴瘦 30 斤

郑女士今年 65 岁,家住湖北孝昌。2014 年时因胰头长了个肿块,切除了部分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一小段空肠,并进行了消化道重建。2021 年中秋节后,郑女士突发急性胰腺炎,疼得难以下床,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结石堵塞了胰管。她曾尝试体外超声碎石,但胰管结石过硬难以碎掉,医生只得对症消炎治疗。

郑女士虽然出院了,但结石在体内始终是隐患,即便遵医嘱,饮食保持清淡,疾病还是复发了。3 年来,郑女士被胰腺炎折磨了 10 次,一次持续 20 多天,体重蹭蹭往下掉,从 114 斤瘦到 84 斤。

也曾尝试做取石手术,可每次手术都以找不到胰肠吻合口而失败。医生告诉他们,只能切除胰腺和脾脏来取石,但这种方法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完全切除之后,需密切监测血糖、每天吃药打针,可能因身体无法消化和代谢而不能进食。

医生穿越「迷宫」般的消化道顺利取石

近日,郑女士找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赵秋教授,赵秋教授了解情况后,告知可以通过微创方式取石。在充分沟通后,治疗方案很快定了下来:用短臂小肠镜完成 ERCP 取石。

ERCP 本身就是消化内镜中难度最高的手术,而患者消化道经过重建,变得像「迷宫」,手术难上加难。「原本不到 1 米的操作路径,现在延长到近 2 米,并且需要借助特有的短臂小肠镜才能完成。」赵秋教授解释,此外,重建后的消化道有多处吻合口,粘连严重,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穿孔,而取石的必经之路——胰肠吻合口,也因为藏在褶皱里且和其他吻合口相似,十分难以发现。

女子结石 3 年引发 10 次胰腺炎 医生在迷宫般的消化道内微创取石

5 月 28 日,赵秋、王红玲、张亚飞三位 ERCP 专家联合为郑女士手术。术中,赵秋教授通过短臂小肠镜,一点点往前寻找吻合口。经过影像定位和小肠镜排查,在经过胃肠吻合口、肠肠吻合口,找到胆肠吻合口后,便能确定下一个就是胰肠吻合口。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搜寻,小肠镜蜿蜒曲折成麻花状后,终于在褶皱处找到了胰肠吻合口,成功取石并放置引流管,手术未造成任何肠道误伤,手术刀口仅 2 厘米。

术后,郑女士恢复良好,精神状态好多了。由于胰腺和脾脏保留了下来,康复后便能正常进食。

赵秋教授介绍,相对结肠疾病,小肠患病率较低,加上小肠镜价格较贵,拥有小肠镜的医院并不多。小肠镜 ERCP 堪称目前内镜领域最难的诊疗技术,操作复杂且费时,国内能开展的医疗机构较少。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