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31
原创

硬核 ICU「抢回」32 岁胖小伙性命!

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坐在小小的诊室内,如山一般魁梧,满头大汗、急剧地喘息着。

冯先生年仅 32 岁,却有着 380 斤体重,因呼吸困难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经诊断为心力衰竭迅速被收治到重症医学科(ICU),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半个月后康复出院,他的家属激动地向该科室的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硬核 ICU「抢回」32 岁胖小伙性命!

380 斤体重下的生命保卫战

冯先生身高 1 米 75,体重 380 斤,是截止目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所收治的患者中极少见的。在近 10 名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大山般的他被紧急送到了 ICU,开始了历时半个月的救治。虽然抢救心力衰竭患者历来是 ICU 的强项,但冯先生的到来依然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一般的挑战。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单独的「病」,往往伴随着许多危险因素,可能引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管感染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冯先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医生将会诊的结果告知冯先生的父母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的困难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充满爱和勇气的决定:如果无法成功救治,他们希望通过器官捐献,让其他患者有机会获得救治,延续生命的希望。

重症医学科主任秦超闻讯,百感交集:「这孩子才三十多岁,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全力抢救,争取能够往好的方向走。」

秦超主任指出,这样的大体重患者平时就有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一旦生病,肺部极易受到累及,如何使用呼吸机是一个异于寻常的考验。如超正常范围的参数设置、保留呼吸驱动的镇静、镇痛等都需要思考。

在营养支持方面,必须仔细评估冯先生的营养需求和当前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既要预防营养过剩,还要满足机体需求;常人 3 倍的体重让药量的使用也变得十分棘手,既要保证药的疗效,又怕量多产生副作用,这就牵扯到药物的代谢与分布、用药的合理性、副作用的监测与处理等问题。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连夜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冯先生的治疗效果。

ICU 携手专家会诊 预防呼吸暂停风险

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ICU 护理团队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为患者翻身、擦身,口腔、管路护理。

「肥胖限制了我们所有的操作,连插管、翻身、皮肤护理、清理排泄物等常规操作也变得困难重重,只能凭着经验,在摸索中一步步地完成。」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陈蓓香说道。

定时翻身拍背是最棘手的问题,原本 2 名护士就可完成的翻身扣背动作,甚至需要 6~8 名护士才能同时完成。每天陈蓓香护士长带领护士们帮助冯先生翻身,保持病床始终处于清洁、干燥、整齐的状态。

同时定时为患者擦身,为保证皮肤清洁、干燥,护士们为皮肤褶皱处和易出汗的地方垫上亲肤的棉布……

在 ICU 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冯先生逐渐脱离危险,但考虑到他有嗜睡、打鼾等症状,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冯永海主任前来会诊。

冯永海主任在对冯先生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睡眠监测和相关检查后,诊断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种病症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因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使得身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长此以往,会对全身各个脏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坚持佩戴呼吸机成为了治疗的关键。

冯永海主任深知患者对于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渴望,他特别强调了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他解释说,在 ICU 时,患者使用的是气管插管式的呼吸机,而在普通病房则转换为更为便捷的面罩式呼吸机,便于患者日常取戴。每次查房时,他都会耐心地向冯先生及其家人解释佩戴呼吸机的重要性,并叮嘱他们,即使在家中,也必须坚持佩戴呼吸机,以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他建议冯先生病情好转后,针对病因尽早采取有效的局部或综合治疗,大大降低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继发性多脏器不可逆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