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9
原创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5 月 26 日,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顺利召开。

大会由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孙旭光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李莹教授、北京茗视光眼科总院长周跃华教授担任主席,活动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卢弘教授等业内众多专家、青年学者出席本次大会,会议重点围绕薄角膜屈光手术、圆锥角膜及巩膜镜临床应用展开。

大会伊始,陈有信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些年巩膜镜在角膜疾病、眼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薄角膜屈光手术的选择,透镜植入等方向也有相关亮点,相信所有的与会代表都能有所收获。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陈有信教授开场致辞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孙旭光教授为本次会议做了大量前期策划工作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卢弘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的专家、青年学者,对于薄角膜手术患者的术前沟通与方案选择,巩膜镜验配的适应证把握,以及圆锥角膜的治疗选择都做了深入的讨论,精彩纷呈。来自华北地区近百名医生参加会议研讨。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李莹教授做主题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李莹教授针对呈现角膜薄、不规则特点的圆锥角膜患者视力不好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内新近应用的巩膜镜技术,在改善视力、保护眼表组织方面的成果及治疗方案。巩膜镜比普通隐形眼镜直径更大,完全跨越角膜,着陆于巩膜上方的结膜组织(眼白),并在镜片与角膜之间形成适当厚度的水液层,能够创造规则的光学成像界面,为各种因素引起的角膜不规则散光,视力不好的患者,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青年学者彭子苏做主题分享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陈迪教授做主题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青年学者彭子苏、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陈迪结合各自临床应用,做了巩膜镜病例及具体验配经验分享,受到与会人员好评。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王铮主任发言讲话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荣蓓主任发言讲话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张钰主任发言讲话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青年学者葛程发言讲话


现场讨论环节,卫生部北京医院王铮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荣蓓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钰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葛程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基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对巩膜镜技术发展前景、薄角膜术式的选择等做了深入思考与交流。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周跃华教授做主题分享

正常角膜是一个中央薄、周边厚的非球面结构,亚洲人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在 530 微米左右,如果角膜厚度低于 500 微米可以认为角膜偏薄。周跃华教授针对屈光手术有一定困难的薄角膜患者,提出在选择屈光手术方式时,应结合其眼部条件、个人意愿和职业生活需求,酌情选择薄瓣飞秒 lasik、薄角膜帽全飞秒、联合角膜交联加固的角膜激光类手术和人工晶体类手术,帮助患者实现摘镜愿望。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青年学者张晶做主题分享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青年学者陶冶做主题分享
2024 北京角膜新技术学术会(第二期)薄角膜屈光手术-巩膜镜临床应用成功召开!
部分与会人员观摩了周跃华教授手术

北京茗视光眼科作为支持单位,对于行业技术前沿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研究创新、广泛交流,未来将继续支持眼科行业探讨交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