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14
原创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探索「家庭-学校-医院」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模式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进步和国家未来,其心理健康需社会和国家共同关注。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提出,要将「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可见社会和国家日益提高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需多学科跨专业服务和支持。儿童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个人和家庭参与至关重要。学校是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的主体。

为落实具体工作,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与康复科结合《0-6 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与干预》妇幼安康工程项目及实际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基于「家庭-学校-医院」联合的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模式。

自 2021 年受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委托,免费给市属幼儿园在园儿童提供心理筛查服务、家长和老师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幼儿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和干预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儿童心理与康复科自 2023 年底开始加强对心理筛查结果异常儿童的管理,并陆续到园开展个案指导。

2024 年 4 月 16 日晚,儿童心理与康复科冯哲副主任医师、郭聪慧老师、崔贺言语治疗师、林可秀老师、黄敏施公卫医师组成专业小组,对 2023 年 12 月到园指导的三个个案儿童进行线上「家-校-医」三方线上会议,了解指导意见落实情况、儿童目前情况及下一步干预计划。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探索「家庭-学校-医院」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模式
心理专业团队到园进行「家-校-医」三方座谈

2024 年 4 月 26 日上午,儿童心理与康复科冯哲副主任医师、欧阳茜老师、黄敏施公卫医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冒着红色暴雨受邀到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开展「家-校-医」联合的特殊儿童个案指导工作,了解家庭和幼儿园需求,参观幼儿园教学情况,提供更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探索「家庭-学校-医院」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模式
欧阳茜老师(左)参观梅林一村幼儿园

基于近期探索发现,目前难点在于,对于刚被识别的儿童,如何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问题;对于已确诊并在校外进行干预的儿童,如何联合家庭-学校-医院-干预机构,共同制定和落实儿童各阶段个别化教育方案(IEP)。

「家庭-学校-医院」联合的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希望通过多方合作,资源整合,全方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中做出深圳特色和亮点,辐射粤港澳大湾区。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