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4-12
原创

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

在家庭环境中遇到急危重症时,如何迅速有效地应对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技能。

心脏病发作、中风、严重创伤或突发性过敏反应等情况都可能突如其来,这时候,正确的急救知识可以成为生命的保护伞。

本文旨在向读者提供关键的家庭急救方法和技巧,以增强家庭应对突发医疗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这些信息,每个家庭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效的响应,保护自己和亲人的安全。

1. 常见急危重症概述

在家庭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急危重症,如心脏病发作、中风、重度呼吸困难、严重创伤、中毒事件以及突发性过敏反应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基本症状和应对方法对于提供有效的急救至关重要。

2. 家庭急救准备

(一)组建急救包:急救包应包含多功能的急救物品,如绷带、消毒剂、止血带、烧伤膏、敷料、体温计、止痛药以及必要的处方药物。定期检查并更新急救包中的物品,确保其有效性和完整性。

(二)紧急联系信息:在显眼的地方放置紧急联系人信息,包括家庭成员、邻居、当地医院和急救中心的联系方式。考虑将这些信息保存在手机中,并设置为紧急联系人。

(三)急救培训:家庭成员应参加由专业机构提供的急救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术(CPR)、创伤处理和急救技能,如处理创伤、止血和处理烧伤。

(四)制定应急计划:家庭应制定一个应急计划,包括在各种急危重症情况下的行动步骤。这应包括识别各种紧急情况的方法、拨打急救电话的程序和快速安全地到达最近医疗设施的路线。

3. 心脏病发作的急救措施

(一)识别心脏病发作:心脏病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胸痛通常位于胸骨中间,可能放射到臂部、颈部或下巴。这些症状可能伴随恶心、出汗或晕厥。

(二)立即行动: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坐下,避免任何身体活动,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有硝酸甘油,根据以往医生的指示给予患者使用。

(三)心肺复苏术(CPR):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且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呼吸,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4. 中风的急救步骤

识别中风

中风的症状包括面部下垂、手臂无力和语言障碍。这些迹象可能突然出现,严重时伴有突发头痛、视力模糊或平衡丧失。

紧急处理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下症状开始的时间,这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平静,避免给患者喂水或食物,以防呛咳或窒息。

保护患者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和舒适的位置,若有呕吐,需将患者的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5.  应对重度呼吸困难

评估状况: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异物堵塞呼吸道,如食物或小物体。询问患者是否能说话或呼吸,并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和面色。

提供辅助:如果确定没有异物,帮助患者采取半坐姿,以减轻呼吸困难。鼓励患者进行缓慢深呼吸,并保持冷静。同时,确保通风良好。

紧急呼叫: 如患者呼吸急促、皮肤发紫或意识模糊,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准备好提供任何可能的医疗信息,如已知的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6. 处理严重创伤

处理严重创伤

面对大量出血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使用无菌敷料或专用止血带施加适当压力,以有效控制出血。同时,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处理骨折

若怀疑有骨折或脱臼,务必避免移动患者受伤部位,因为不正确的移动可能会导致更多伤害。应使用夹板或其他专业固定装置来稳定受伤部位,确保骨骼正确恢复位置。覆盖患者以保持温暖,并监控他们的意识状态。

7. 中毒事件的处理

识别中毒迹象

当怀疑家庭成员中毒时,重要的是迅速识别中毒的迹象。这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头晕、昏迷或呼吸困难。

急救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有关中毒物质的详细信息,如可能的药物、化学物质或有毒植物。避免让患者催吐,除非被专业医疗人员指示。

8. 急救处理突发性过敏反应

(一)识别过敏症状:

观察皮肤红疹、呼吸困难或肿胀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咽喉部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昏迷。

(二)使用肾上腺素:

如果已知患者有严重过敏史并配有自动注射肾上腺素笔(如 EpiPen),请立即使用。紧接着拨打急救电话。

9. 后续行动和医疗支持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急救后,务必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紧随医生的建议,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治疗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经历急危重症的家庭成员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还可能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鼓励开放的沟通,并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结语

面对急危重症,每一秒钟都可能决定生命的走向。因此,拥有基本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介绍,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庭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记住,适当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够挽救生命,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专业医疗救助赢得宝贵的时间。

让我们都成为家庭健康的守护者,为我们所爱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科普作者

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

刘新龙,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科副主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