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3-27
原创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随着透析期延长、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外周血管资源会逐渐耗竭,堵塞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3 月 21 日,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浙大邵逸夫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郑烜的倾力支持下开展了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为患者打通了血液透析「生命线」,给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苏女士(化名)接受透析治疗已有 4 年时间,近期治疗中血透室护士发现她的半永久导管脱出,导管周围皮肤因感染而红肿,严重影响血液透析的进行,必须重新打通血管通路,控制感染的进程。

在内二科副主任程向阳的带领下,血透室医护人员为苏女士完善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上腔静脉重度狭窄,右侧颈内静脉完全闭塞。极差的血管条件给重新建立血管通路带来了问题和挑战,邵医专家郑烜了解到患者病情后仔细研究了患者的血管情况,并提出了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支持下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再更换半永久导管的解决办法。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完善术前准备后,郑烜医生、程向阳医生走进介入室,开始为患者实施 DAS 下中心静脉造影+球囊扩张+左颈内半永久导管更换术。在 2 位医生的配合下,导管导丝精准到位,球囊安全扩张,新的半永久透析导管安全置入,血流通畅,可以满足血液透析的需求,手术仅用 1.5 小时顺利结束。

于先生(化名)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有 9 年多了,而且由于全心扩大,严重心衰,1 年前还接受了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如今自体内瘘重度狭窄,透析血流量仅 180 mL/min,透析充分性显著下降,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程向阳副主任告知患者邵医柔性专家来了,可以解决他内瘘狭窄的问题了,患者和家属及时赶到医院。完善检查评估后,郑烜医生、程向阳医生为患者于先生完成了 DSA 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术后透析血流量达到了 300 mL/min,保证了透析的充分性。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程向阳副主任介绍:「郑烜医生开展的这 2 项手术不但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还为边疆群众谋求了更多健康福祉。我们会好好把握机会,从专家那里学习更多先进的诊疗思路,更好地守护群众的健康。」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在柔性帮扶专家郑烜支持下成功开展 2 例血管介入新技术

邵医柔性帮扶专家郑烜表示:「能加入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队伍中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虽然柔性帮扶的时间有限,但我们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是无限的,只要边疆人民需要,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尽快帮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