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26
原创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二零二四新年伊始气象新,浙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基层最需要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如何心贴心点对点、提标准干实事,把民生关键小事办到基层和群众心坎上?

在浙中地区的村舍乡间,有这么一群人,三年来,开着 20 吨重的移动 CT 车,在基层奔跑了 4 万多里。

三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坚持在「医」心为民路上。三年来,3 万多人从中获益,及时发现肿瘤实现早诊早治,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

他们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移动数字医院」义诊团队。

01

「有求必应」

为村民定制早筛服务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昨天上午,阳光温暖和煦,义乌市苏溪镇六都村的文化礼堂门口聚满了人,浙大四院「移动数字医院」义诊团队早早忙碌了起来。

早上 8 点半,村民们按照预约好的时间来到便民中心,签到取号、依次排队。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包括肺部/腹主动脉瘤 CT 检查、肝胆胰/泌尿系统/甲状腺/颈动脉 B 超检查、尿蛋白检测,最后再到诊室由神经内科、普外科、心胸外科、肾病科医生现场解读检查报告,给出具体的诊疗建议。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取号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CT 检查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普外科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心胸外科

义诊现场没有哄乱声和吵闹声,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和和美美,井然有序,让每一位参与的老百姓仿佛走进了一家真正的「医院」。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B 超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肾病科

这是浙大四院「移动数字医院」2024 年的第一站,也是团队驻点在该村开展公益服务的第二天。村总人口 2000 余人,其中 300 多名中老年人参与了此次免费公益筛查。

团队组织人员、医院门诊事务部方胜男介绍,筛查项目都是根据义乌百姓的需要来定制的,CT 和 B 超能够很好地实现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早期肿瘤项目的筛查。

「考虑到 65 岁以上的男性比较多,这次我们还特别在肺部 CT 同时增加腹主动脉瘤筛查,为老年男性提前规避这种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

02

「百博联百村」 博士下乡

真真切切做好群众健康的纽带

尤为特别的是,新的一年团队力量再次壮大,浙大四院「博士团」加入其中,开展「百博联百村」公益行动,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博士联村服务。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浙大四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方嘉佳正是苏溪镇六都村的联村博士。

活动当天,她早早跟随移动数字医院团队来到村里开展专家义诊服务。头晕头痛、脑中风、帕金森等等都是中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方博士的诊疗桌前多位村民赶来咨询。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72 岁的陈大伯说,自己早上起来就感觉头昏、头晕,发汗,于是主动找到了方嘉佳博士。

方博士现场仔细问诊并查体,发现陈大伯无法笔直行走,考虑身体平衡出现问题,不完全排除小中风可能。建议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还要到医院做一个头颅 CT 检查,并贴心的为他开好了检查单,还在就诊卡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门诊时间。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这些就诊卡片是团队贴心给村民们准备的「绿色就医」凭证。「很多老人记不清楚,不知道怎么挂号,我们就给他一张卡片,写上医生的名字,他们到医院门诊服务中心,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方嘉佳是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神经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还是一名癫痫专家。前段时间,苏溪镇人大代表主席了解到该项目后,邀请方嘉佳博士到苏溪镇来做联村博士,并举行了简短的签约仪式。

「联村博士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方嘉佳表示,联村博士可以向老百姓提供专家义诊、专病筛查、健康科普宣教、急救培训等一系列健康服务,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条深度链接基层老百姓与浙大四院省级医院、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纽带,「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多做一些什么。」

03

这支团队不仅有医护

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三年的坚持,并不容易。

团队的固定成员有 1 名组织人员、2-5 名专科医生、2 名放射科医生、2 名 B 超医生、1 名信息技术人员、1 名医学工程师、1 名驾驶员、1 名电工师傅。

「这是基本配置,根据村、社区或者企业的需要来配置,多的时候整个团队会派出 30 多人,每次下基层义诊并不轻松。」

方嘉佳说,因为义诊团队出行规模大、频率高,多数时候还需要拿出休息时间去参与,「这件事情离不开医院的支持,团队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信念感和使命感,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有价值,愿意去做,我们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团队中,除了医生、护士外,还有一群「看不见」的奉献者,他们是支撑保障团队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身影 

3 年在路上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驾驶员正在细心加固移动 CT 车上下楼梯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移动 CT 车用电要求非常高电工师傅现场接入电源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信息工程师安装 5 G 诊室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工程师连夜出差赶来义乌检修故障

因为移动 CT 车重量和体积巨大,车身又长又高,一旦遇到山林村间的小路或者坠落的电线,都可能「骑虎难下」。每一次义诊,团队都需要提前几天去踩点、查看安全的路线,提前 1 天到现场布置,包括移动 CT 车的调试、高压电的配置、移动诊室电脑和 5 G 网络的安装等等。

对驾驶员楼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较早期的时候,有一次直接开车去金华义诊,路又小又斜开不过去,5 公里的路我们硬生生往后退了 2 个小时。」

一次筛查还没结束,车载 CT 突然出现「罢工了」。来自江苏的工程师连夜赶到村里进行维修,一直调试到了晚上 9 点多,最终发现是部分零件使用频率太高了,「烧坏了」。

「车子一修好,我们立马和村里对接,安排好时间马不停蹄的就过来,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他们在基层奔跑了 4 万里!执着做好一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健康浙江,浙四在行动」,这是浙大四院走基层开展公益服务时的活动主题名称。

「在行动」、「在基层」,正是他们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的真实写照。扎扎实实、真真切切为基层、企业和群众减轻疾病负担,提供早期肿瘤筛查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获得基层群众认同认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