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20
原创

刀锋走一圈,十年相聚仍少年——第二届「胃肠术后十年病友会」侧记

刀锋走一圈,十年相聚仍少年——第二届「胃肠术后十年病友会」侧记
图为「重生」10 年生日派对上丁永斌(左四)为大家切生日蛋糕

「我 10 岁了」「我 12 岁了」「他最大,18 岁了」!12 月 15 日下午,江苏句容,在 2023 年第四届金陵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江苏精准胃肠论坛期间,第二届「期待胃来,肠来常往——胃肠术后十年病友会」活动如期举行。30 余名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丁永斌的患者从省内外各个地方赶来相聚一堂。

胃癌患者陈德喜说,自己术后第二天自行拔管引发严重肠粘连后果,是丁永斌主任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陈德喜回忆自己当时瘦的皮包骨头,丁永斌主任当时这样跟他形容,「你的肠壁现在就像豆腐一样,只能二次开刀放管子度过难关!」就这样,丁主任把他带到了南京,第二次进手术室之前,他的妻子把亲戚都叫来了,认为这关很可能过不去。「不过我很幸运,1 米 2 的管子,放了四个多月,我竟然活过来了!」后来丁主任只要经过泰州都要去看望他,就像家人一样亲切,「所以这次活动无论如何都要来!」陈德喜表示,「我是搭的顺风车,上午九点出发,下午四点才到句容。」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他们或分享着自己的抗癌历程,或讲述陪伴家人治疗的过程,或展示着个人才艺,像和睦温馨的大家庭为家庭成员举办集体「生日派对」。他们讲完自己的故事,最后都会感谢丁主任和他的团队。找对专业的医生、良好的依从性、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家人的陪伴是这些「重生者」总结出来的抗癌经验。活动组织者戴晓冬表示,这是第二届病友会,他们称自己是重生者,把手术至今的年数作为重生的年龄。「平时我们有个微信群,里面有患者有家属,目的是为病友们搭建交流互助的平台,加强科普和医患沟通。病友本人可能不看,但病友的『秘书』家属会第一时间收到讯息。」

2004 年,丁永斌教授团队大胆采用先化疗控制或缩小肿瘤细胞,再进行手术,最后再化疗巩固的方法,让不少晚期胃癌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为此他还特意到肿癌科学习了 3 个月的化疗技术,成为当时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有更多的医生来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的、全生命周期的计划,后来演变成新辅助化疗和转化治疗。

丁永斌表示,现在医学的进步日新月异,方法也层出不穷,特别是治疗方法,最初胃肠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但是近 30 年以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药物不断涌现,内科医生更多地参与到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我们外科医生也要学习更多的肿瘤内科相关的知识,不仅晚期肿瘤需要外科、内科的医生共同协作,现在消化内镜科的医生,也参与到肿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需要互相学习,了解如何让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衔接起来,在多学科架构下来给患者制定更有前瞻性的治疗策略,为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