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0-16
原创

圆和科普:「三高」异常影响数亿国人,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三高」共管共识》来支招!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常被统称为「三高」,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同时控制「三高」能比单纯控制「一高」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但现阶段,国人「三高」共患率高而控制率低,我国患者该如何进行「三高」共管?

近日发布的《「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简称《「三高」共管共识》)给了我们答案。一起学习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牵头撰写的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三高」共管共识》,看看「三高」患者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吧!

为什么我们需要「三高共管」?

我国患有「三高」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三高」之间关系密切,可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导致器官损害和死亡风险成倍增加: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动脉粥样硬化可加重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面对「三高」带来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提出推进「三高」共管。将防治「三高」的关口前移,注重早期危险因素的筛查,加强「三高」的综合管理;积极推行「三高共管,医防融合」的协同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三高」相关事件的发现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康复率。

如何实现「三高」共管?

实现「三高」共管的第一步是通过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检出「三高」患者,确定是否为「三高」并存。然后,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患者的血压、血糖和(或)血脂控制目标值,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并进行综合管理。

圆和科普:「三高」异常影响数亿国人,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三高」共管共识》来支招!
「三高」共管的路径 来源:《「三高」共管共识》

「三高」患者的筛查

《「三高」共管共识》建议健康人群的高血压筛查以年为单位,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高危人群则需要养成经常测血压的习惯,家用血压监测仪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检出糖尿病患者,《「三高」共管共识》建议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和 40 岁及以上成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血糖,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半年检测 1 次血糖,每年到医院进行 1 次糖尿病诊断性评价。

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三高」共管共识》建议对 40 岁以下成年人每 2—5 年进行 1 次血脂检测,40 岁及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测 1 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1)心血管疾病患者;(2)BMI ≥ 24 和(或)中心型肥胖者(男性腰围 ≥ 90 cm,女性腰围 ≥ 85 cm);(3)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4)糖尿病前期患者;(5)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6)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发病);(7)慢性肾脏病患者;(8)10 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 10% 的其他个体。

「三高」诊断标准和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

「三高」的诊断标准见下图:

圆和科普:「三高」异常影响数亿国人,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三高」共管共识》来支招!
「三高」的诊断标准 来源:《「三高」共管共识》

「三高」患者需综合管理,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临床指标尽可能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三高」共管共识》综合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及共识,将「三高」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总结于下图。 

圆和科普:「三高」异常影响数亿国人,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三高」共管共识》来支招!
「三高」共管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 来源:《「三高」共管共识》

我们能做什么干预「三高」?

「三高」共管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围绕该目标,「三高」患者的干预策略可以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三高」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应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

(1)合理膳食,建议高血压患者采用美国的阻止高血压饮食或中国心脏健康饮食;

(2)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 5 g;

(3)增加身体运动,减少久坐等静态生活方式,每周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身体运动;

(4)控制体重,使 BMI 小于 24,男性腹围小于 90 cm,女性腹围小于 85 cm。

(5)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6)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8)健康睡眠,养成每天 7~8 小时的睡眠习惯。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三高」的疾病进程,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脑梗等并发症和「三高」急症、亚急症,利用药物将「三高」临床指标维持在控制目标值能达成该目的。「三高」患者药物治疗流程可以参考下图。

圆和科普:「三高」异常影响数亿国人,患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三高」共管共识》来支招!
「三高」患者药物治疗流程图 来源:《「三高」共管共识》

虽然「三高」这类慢病需要长期管理,但「三高」可防可控,若能做到积极应对,实现有效干预,相信未来「三高」将无法威胁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专家组.「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J/O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6:e1000144(2023-07-24).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2022)[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4.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2023)[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237271.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